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形讹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形讹xing’e

“讹”也称作“误”。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误。如汉桓宽《盐铁论·非鞅》:“商君之遗谋,备饰素循也。”清孙诒让《札迻》认为:“饰当作饬,循当为脩,并形近而。”又《乐记》:“石声磬。”郑注:“石声磬,当为罄,字之误也。”又《礼记·学记》:“兑命曰。”郑注:“兑,当为说,字之误也。”
这种“形讹”的现象很多,如“疏”误为“流”,“恙”误为“羔”,“帅”误为“师”,“行”误为“衍”等等。王引之在《经义述闻》中曾总结古籍“形讹”的几种情况,除上述那种一般形似而讹之外,还有篆文及古文形似而讹的,如篆文“人”()与“九”相似而误为“九”,古文“四”()与“三”相似而误为“三”。也有因隶书形体相似而讹的,如“斗”()与“升”相似而误为“升”。还有因草书形体相似而讹的,如“靳”字草书与“靷”相似而误为“靷”。
古书有一字误为二字的。如《礼记·缁衣篇》:“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涖之,则民有孙心。”句中“孙心”不通。清人惠栋以为“孙心”是“愻”字之误,《说文》:“愻,顺也。”古书竖行书写,这里误把“愻”字分为二字。
也有二字误为一字的。如《战国策·赵策》:“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王念孙指出,“触詟”二字《史记·赵世家》作触龙言,“詟”当是“龙言”之误。近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中,这段文字与《史记》相同,证实《战国策》此处确把“龙言”二字合成了一字。

形讹

校勘学术语。古书在传抄翻刻中因字形相似而误。如《老子·三十一章》:“夫佳兵者不祥之器,故有道者不处”。王念孙《读书杂志》:“佳当作隹,字之误也。隹,古唯字也……上言‘夫唯’,下言‘故’,文义相承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