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德国农民战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德国农民战争参见“闵采尔”Deguo nongminzhanzheng1524-1525年德国农民的反封建武装起义,也是从路德宗教改革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顶点。16世纪初,德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上分裂割据发生尖锐冲突。驱逐教皇势力和结束诸侯割据,进而实现国家统一,是16世纪德国革命的基本任务。路德及其领导的宗教改革改弦易辙以后,接着爆发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1524年夏,大规模农民战争首先在士瓦本南方爆发,次年春席卷莱茵河、多瑙河和莱希河之间地区,达3~4万人之众。在闵采尔的影响下,农民军制定革命纲领“书简”,号召打倒封建统治阶级,由普通人掌握政权。农民军中温和派占上风,主张采取守势并与官方谈判。陷于四面楚歌的士瓦本联盟司令官特鲁赫泽斯, 乘机与几支农军达成停战协议, 争取时间反扑。为准备谈判, 这几支农军的领导人拟定12条要求,即门明根十二条款。这是农民的具体要求与新教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是资产阶级共和派企图把农民战争纳入自己政治轨道的表现。特鲁赫泽斯纠集万余人的部队, 分别击溃各支农民军。1525年3月底,法兰克尼亚爆发农民起义,惩办地主恶霸,占领数百座寺院和城堡。5月,几支农民军的代表在海尔布琅集会, 讨论行动计划。一支农民军领导人希普勒提出著名的“海尔布琅纲领”,主要反映资产阶级君主派统一德国的要求。至于农民的具体要求,象变戏法一样踪影全无。特鲁赫泽斯率部赶到, 各支农民军相继失败。图林根和萨克森是农民战争另一个中心地区。1525年3月,缪尔豪森的矿工和平民推翻贵族统治,成立革命政权“永久市政会”。闵采尔是新政权的实际负责人。不久, 整个图林根、萨克森到处发生起义。黑森伯爵惊呼:“缪尔豪森是一切冲突和不满的根基和发源地, 一切叛乱行动象泉水一样从那里涌出。” 5月 15日, 黑森伯爵、萨克森公爵等组织8000人的联军, 在弗兰根豪森击败装备差、缺乏良将的农民军主力。闵采尔受伤被俘,壮烈就义。6月初,缪尔豪森陷落, 图林根和萨克森的农民战争结束。上述三个地区的起义失败后, 除蒂罗尔的农民军在盖斯迈尔的领导下坚持到1526年夏外, 整个农民战争基本结束。失败的原因,除了农民的分散和极端狭隘性外,主要由于最有利害关系的市民的不坚决。血的历史经验说明, 农民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并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农民战争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 显示了农民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诸侯是从农民战争失败中得到好处的唯一集团,德国的分裂割据依然如故。 德国农民战争Deguo nongmin zhanzheng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大规模武装斗争。斗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闵采尔。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德意志政治上仍处于分裂局面,封建诸侯和天主教统治下的德意志,农民和手工业者倍受压迫,农民反抗教会和诸侯的斗争此起彼伏。闵采尔以宗教改革思想进行鼓动宣传,到萨克森等地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积极准备大规模武装起义。在他的影响、领导之下,农民、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以宗教为先导,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农民战争。1524年夏天,士瓦本地区的农民首先发难,法兰克尼亚作为这场斗争的第二个地区继之而起,图林根和萨克森则成为这场起义的第三个中心。起义的农民提出了反封建的斗争纲领,如《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朗纲领》等。1525年,闵采尔领导农民军在缪尔豪森建立了革命政权“永久议会”。新建的政权主张没收教会产财、废除封建特权等。德意志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地位。由于这次农民战争缺少统一指挥,各路起义军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分散作战,所以使敌人对起义军各个击破,最后被镇压下去。1525年5月,闵采尔被俘牺牲,10万起义农民惨遭杀害。起义失败后,农奴制在德意志死灰复燃,新旧教派之间、诸侯之间相互混战不休,进一步加深了德意志的分裂割据的状态。 德国农民战争1524至1525年德国农民的大规模起义。领导人为闵采尔。起义首先于士瓦本爆发,短期内全国有2/3的农民投入战斗,并提出了广泛的反封建纲领。萨克森和图林根地区的义军还建立了革命政权“永久议会”。由于各地义军分别作战,市民和骑士的背叛,起义遭到失败,但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 德国农民战争1524—1525年德国农民的大规模起义。16世纪初,德国的工商业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逐渐成长,但政治上一直处于严重的分裂割据状态。教、俗诸侯竭力维护封建特权,已经解体的农奴制在各地、尤其在东南部和中部又趋恢复,市民阶级和下级僧侣也深受其害。在闵采尔领导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反封建斗争,以宗教改革为先导,终于发展成为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1524年夏,起义爆发于士瓦本,接着法兰克尼亚、图林根和萨克森的农民也相继起义,并提出广泛的反封建纲领,如“书简”、“十二条款”、“海尔布琅纲领”。“书简”主要反映了贫苦农民的要求,“十二条款”更多地代表了富裕农民的要求,“海尔布琅纲领”集中体现了市民和骑士的利益。1525年3月,闵采尔在米尔豪森城建立了革命政权机构永久会议,力图实现一个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社会。5月在弗兰肯豪森战役中,起义军与诸侯联军激战失利,闵采尔被俘遇害。10万起义农民遭杀害。失败原因在于各路起义军未能广泛联合,采取共同行动;尤其是投附起义的市民和骑士的动摇和背叛,削弱了起义力量。起义失败后,德国农奴制进一步加强,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