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心律失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心律失常xinlushichang

心脏活动节律不正常。在正常情况下,心搏的节律基本规则,频率60~100次/分;心肌有激动传导和自律性的电生理性能,冲动从窦房结发起,沿传导组织以一定速度传布到心房及心室,称为正常窦性心律。凡偏离这种正常心律的心脏活动都属心律失常。它可由心脏内冲动的形成异常和传导异常或两者同时异常而引起,导致整个或部分心脏活动过快、过缓或不规则,或使心脏各部分活动顺序紊乱。心律失常可分为冲动起源不正常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律失常、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和冲动传导不正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如窦房、房室及心室内传导阻滞和予激综合症等)两大类。正常心脏生理状态下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造成的心律失常,预后较好,而由于心脏器质性改变,药物、毒物作用、内分泌代谢病、电解质紊乱、感染、外伤及颅内病变等导致的心律失常多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应予重视。根据症状及体检,可对多数常见的心律失常作出初步诊断,精确的诊断要依靠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治疗上除病因治疗外,针对各种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除颤或复律和电起搏,外科手术及刺激迷走神经等方法。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在老年人中较常见,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早搏、传导阻滞、房颤、窦缓等。
❶早搏的患病率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老年人早搏患病率可为非老年人的2倍左右。妇女较男性患病率低。早搏可分为室上性及室性早搏,有报道,老年人室性早搏多于室上性早搏,但也有相反的报道。老年人早搏多见于心血管的器质性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等。由于早搏发生部位的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多发性早搏的治疗多采用洋地黄类制剂,如毛地黄、地高辛等;普鲁卡因酰胺;乙胺碘呋酮;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等。交界性室性早搏多用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缓脉灵、慢心律、苯妥因钠、β-受体阻滞剂、双异丙吡胺、乙胺碘呋酮、奎尼丁等。一般室性早搏不使用洋地黄制剂。
❷传导阻滞较多见房室传导阻滞,多发生于冠心病或急性心肌梗塞(心梗)时。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三度(也有分为四度者),一及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较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情轻,预后较好。心率常在30—40次/分。心率低于30次/分,甚至20次/分者病情较严重,需注意及时治疗,必须时应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预后可大为好转。

心律失常xinlu shichang

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或传导不正常。心律失常多发生在心脏病患儿,但也可发生在健康儿,或因神经功能失调、代谢障碍、药物中毒、感染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引起。有些小儿的心律失常找不到明显的原因,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愈。小儿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为最常见。其次为室性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迅速等。心律失常的诊断,除根据临床体征、心脏听诊(节律与频率)以外,主要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来确诊,如能作24小时动态心电图更有帮助。治疗:首先要明确病因,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又称“心律紊乱”。心脏跳动节律不正常。正常的心跳冲动是从右心房上方窦房结发出,传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心脏有节律跳动,若冲动从窦房结发出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及冲动不从窦房结发出,冲动传导障碍、冲动从旁道传入心室,均可形成心律失常。常见的有心律不齐、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室颤、心脏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时,每分钟心跳60~90次,节律规整。心脏搏动除去受大脑神经调节、控制以外,心脏本身有一个相对自主的兴奋起搏点,称窦房结,位于右心房。正常时由窦房结发放有规律的兴奋激动,经过分布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将其有顺序地(心房、心室)传至整个心脏,此种正常的心律称做窦性心律。除去窦房结以外,整个兴奋传导系统也有各自的兴奋性,但均低于窦房结,所以正常心脏只受窦房结的控制。如果窦房结的兴奋性减弱或者低位心肌的兴奋性异常增强时,则可能取代窦房结的功能而暂时性(或永久性)支配心脏的搏动,此时称为异位心律。此外,当心脏发生某种病变(如缺血、缺气、炎症或中毒等)时,传递兴奋的传导系统可以在其任何部位发生传导障碍甚至传导中断现象,称为传导阻滞。以上所述兴奋起源异常或兴奋传导障碍均可引起各种各样心跳节律或速率的改变,统称为心律失常或心律紊乱。老年人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以下几种类型。
窦性心律失常支配心脏搏动的是窦房结,而表现出心率或节律的改变。(1)窦性心动过速。正常人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是自然生理现象,而如果在安静状态下心跳加快每分钟超过100次时则应考虑为异常现象。常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心脏收缩减弱,每次搏出血量减少,以加快心跳次数来代偿了,另一种是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增高,如发热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时。(2)窦性心动过缓。安静状态下心跳每分钟少于60次。运动员或多年体力活动者心跳较慢,可能每分钟50余次,亦属正常。如果每分钟少于50次,并有胸闷,乏力或头昏等症状则属异常,多半是由于窦房结功能减退所致(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一条)。(3)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吸气时心跳稍慢。呼气时较快,夜间睡眠时更明显。一般讲属于生理现象,但在老年人如果心跳随呼吸增减较明显(呼吸相差超过3次)时,则应进一步检查。窦性心律不齐反映心脏的神经调节不稳定。
兴奋起源异常此时支配心脏跳动的起源不是正常的窦房结,而是来自心房或心室的异位起源。如果此种异位心律只是在窦性心律之间偶而发生,表现为在规整的心跳节律中不定时提前搏动一次,称早搏或提前收缩。早搏在老人比较常见,一般讲,如为偶而少数发生,尤其是在活动之后或刚卧床时发生数次,多属功能性,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生活规律,避免烟酒、浓茶及咖啡等兴奋物品。如果发生较多特别是活动之际出现,则应到医院检查有无冠心病等病理改变。如果心功能正常,服用小剂量镇静剂(如小量安定片)及降低心肌兴奋性药物(如心得安)可以减少其发生。如果心脏搏动在一段时间内全部由异位兴奋点所支配,则应引起重视。可以表现为快速(每分钟可达150~200多次)而规整的心动过速,称阵发性心动过速(尚可根据异位兴奋起源的部位分为房性和室性,房性者可以是功能性,而室性心动过速则基本上均属病理性,由于心肌缺血,炎症或某些药物中毒引起)。如表现为快速而极不规则的心跳称为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均需要由医生进行特殊治疗。
兴奋传导障碍常见的类型是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发生阻滞,可以是部分地或是完全阻断。轻者心跳减慢不明显,只能经心电图检出,亦无不适症状,其意义及是否需要处理要视心脏病情而定。如果阻滞明显心跳将减慢(心跳次数及节律均是指心室搏动而言)。完全阻滞时心房的兴奋不能传导,心室自身搏动,心率将降至每分钟30次左右,不能搏动足够的血液供应全身,将产生乏力,胸闷及头昏甚至晕厥,应及时就诊治疗。有时心电图检查能发现心室肌内传导分支的阻滞。分为左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心率和正常心脏活动并无何影响,亦无自觉不适,其病理意义根据有无其他心脏病表现而定。一般讲左束支传导阻滞应该重视,可见于冠心病或高血压等,而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意义较小。束支传导阻滞本身并不需要治疗,只是在使用某些可能对兴奋传导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时要慎重。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