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理卫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心理卫生即精神卫生。有狭义及广义之别:狭义的心理卫生,目的在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卫生,则以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发挥更大的精神效能为目标。一般把比奈尼(Pinel)在1792年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作为心理卫生历史的起点。现代心理卫生则由美国人比尔斯所倡导。比尔斯将自己在精神病医院中自身的痛苦和所见所闻写成一本名叫《一颗失而复得的心》的书,于1908年出版。并由他发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被认为是心理卫生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最近半个世纪,心理卫生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1930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大会的宗旨是“完全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文艺的和教育的活动,尤其是世界各国人民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成立了世界心理卫生研究会,以后各国都相继成立分会,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分支。1936年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发起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八十年代以来,心理卫生工作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防治心理疾病的研究机构,宣传、咨询和服务机构也相应设立。在我国,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协作,以广义的心理卫生为目标的心理保健正蓬勃开展起来。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个体心理卫生和群体心理卫生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胎儿期、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的精神卫生等);后者是指不同群体(家庭、学校、工矿企业等)的心理卫生。总的目标是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预防心理卫生问题以及精神方面的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卫生xinli weisheng即精神卫生。有狭义及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卫生,目的在于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广义的心理卫生,则以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发挥更大的精神效能为目标。一般把比奈尼(Pinel)在1792年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作为心理卫生历史的起点。现代心理卫生则由美国人比尔斯(C.W.Beers)所倡导。比尔斯把自己在精神病医院中自身的痛苦和所见所闻写成一本名叫 《一颗失而复得的心》的书,于1908年出版。并由他发起,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被认为是心理卫生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最近半个世纪,心理卫生工作愈来愈受到重视。1930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大会的宗旨是“从事心理疾病、心理缺陷的研究、治疗和预防,以及如何增进全体人类的幸福”。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成立了世界精神卫生研究会,以后各国都相继成立了分会,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要分支。1936年我国部分专家学者发起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80年代以来,心理卫生工作在我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建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防治心理疾病的研究机构、宣传、咨询和服务机构也相应设立。在我国,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工作者等共同协作,以广义的精神卫生为目标的精神保健正蓬勃开展起来。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个体心理卫生和群体心理卫生两个方面。前者是指一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胎儿期、婴幼儿期、童年期、更年期、老年期的精神卫生等);后者是指不同群体(家庭、学校、工矿企业等)的心理卫生。总的目标是促进人们的精神健康,预防心理、精神方面的各种疾病的发生。 心理卫生Xinli weisheng又称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心理保健。该术语既指一种心理健康的状态,又可用于指研究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方法,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门学科。早年的心理卫生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的法国P·皮内尔打开精神病人锁链的创举。1908年美国耶鲁大学学生C·W·贝尔斯,对预防精神病和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问题,发表了自传性著作《一颗自我发现的心》(A Mind That FoundItself),揭开了世界性心理卫生运动的序幕。1909年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1930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成立了“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此后这一运动遍及世界许多国家。中国在30年代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80年代又重建并恢复了活动。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促进了精神病院的改观,并把精神病人返回社会的问题提上了日程。到现在,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已逐渐扩大,从提高精神病人的治疗效果到帮助精神病人重返社会;从强调精神病的预防到塑造健全的人格;心理卫生对象也由精神病患者到没有精神病疾患的每个社会成员和社会团体的心理健康方面。亦即该项工作重点已从精神疾病的防治转移到如何使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在学校这一环境中,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卫生问题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应及时帮助学生摆脱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不良心理状态,如自卑、孤僻、社会性退缩、羞怯、焦虑等,使学生能健康地成长。 心理卫生❶维护身心健康,尤其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心理学原则和措施的总和。现已发展为一种世界规模的社会运动。就其理论意义而言,则属于医学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理卫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