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心理实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心理实质xinli shizhi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或者说心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心理实质的科学阐述。这一论述有三层含义:❶心理是脑的机能。这是人类长期探索心理现象与身体活动关系的科学结果。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早在1830年提出了脑髓说,指出心理在脑不在心,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思想。1861年法国医生P·布洛卡发现了大脑皮层的运动性言语中枢。1874年法国医生威尼克又发现了脑的听觉中枢。许多事实都证明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大脑是由100~160亿神经(细胞)组成的。每个神经细胞通过其树突可能与6万到30万个神经细胞发生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系统,传递着神经冲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极为精细和专门化,它们分别对不同性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如枕叶负责人的视觉,颞叶负责人的听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各不相同,左半球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右半球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大脑两半球协同活动,相互传递信息。大脑的结构及功能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的一切心理活动就其产生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无论是打喷嚏,还是骑车或解题都是反射活动。反射活动的实现是借助于反射弧来完成的。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包括5个环节:其一是感受器,接受刺激的器官。如五官、内脏等;其二是传入神经,将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向大脑特定区域;其三是神经中枢,大脑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贮存;其四是传出神经,将大脑加工过的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其五是效应器,产生活动的器官,如肌肉、腺体等。反射活动说明心理现象是由感受器接受内外刺激所引起的,而心理现象是在神经中枢环节产生的。但是从感受器到效应器并非反射活动的结束,反应活动本身又会成为新的刺激,引起神经过程,反传给中枢,这一过程称为反馈。有了反馈就能使人更好地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心理是脑的反射活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