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忍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忍梵文ksanti的意译,音译为“羼提”。佛教名词。“忍”有“忍受”、“认可”等意思。《成唯识论》卷九:“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忍以无瞋、精进、审慧及彼所起三业为性。”都把安于受苦受害而无怨恨的情绪,以及能认可佛教真如的信仰当作“忍”的内容。故《显扬圣教论》卷三“忍波罗蜜多;谓或忍受他不饶益不恙性,或因安受诸苦不乱性,或因审察诸法正慧性。”由此推而广之,对于其他一切事物的认可信受,亦都可称之为“忍”,属于智的一类。但作为佛教普遍宣传的一种美德,忍的重点还是在要求安于苦难和耻辱,故特名之为“忍辱”。《六度集经》第三章:“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 忍佛教伦理术语。忍具有“忍受”、“认可”等含义。《成唯识论》卷九:“忍有三种,谓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认识佛理)。”作为佛家普遍宣传的一种美德,忍意味着安于苦难和耻辱而无怨无恨。佛家甚至认为“忍无可忍者,万福之原”(《六度集经》)忍辱亦是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