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快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快乐kuaile愉快、满意和欢乐的复合性情绪状态。快乐作为一种基本情绪,具有生物学的发生基础,儿童生来就具有维持快乐和发生快乐的能力。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结构中的本能有即刻满足原始欲望的倾向,它本着享乐原则而行动的享乐,包含着任何一种解脱的快感。事实上,个体的生理需要获得满足时容易产生快乐的情绪,但快乐的最重要来源是完成有意义的活动而获得成就或创造性成果。快乐不是个体努力追求的直接结果,也不能教给儿童如何去快乐。但是,从儿童时期开始,人们就从自己的事业成就和社会交往成就中获得快乐。儿童开始蹒跚地从两米远的距离终于走到母亲的面前,体验的是真正的快乐。快乐时会出现笑的面容,嘴角向后拉,向上翘,面颊鼓起,额头平展,两眼闪光,最容易为人们所识别。快乐常伴随自我满足和自我满意,使儿童轻松自如,出现松弛状态,有助于依恋,形成乐观的个性,激励儿童更好地成长。 快乐表示个人道德心理的概念。一种由目标的实现和需要的满足而引起的欢愉、欣慰的情感体验。快乐的程度(从满意、愉快到异常的欢乐、狂喜)取决于愿望满足的程度。快乐的性质取决于人的价值观、苦乐观。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他人的痛苦之上,是剥削者和一切利己主义者的共同特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的快乐来源于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所取得的荣誉,对党的忠诚受到的公正评价,对集体尽义务而感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对他人施以帮助而受到的赞扬,以及自己的理想的实现和愿望的满足。这种快乐的基础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人与人平等交往之上的。快乐的感受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很大的作用,它能强化人们既有的苦乐观、道德观,以及整个人生观及其指导下的行为。为贪图个人一时快乐而采取的不良行为,践踏社会公德或触犯刑律来使自己快乐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批判和制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