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总管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总管官名。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国置。此后历代沿置。明代无此官。掌一方面或一路、府军民政令。《北周六典·创革第二》: “武成元年 (公元559年) 春,正月,初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 《隋书·百官志下》: “州,置总管者,列为上中下三等。总管刺史加使持节。” 《续资治通鉴·宋纪·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 “诏: ‘天下官名、地名、人姓名与御名同者改之; 改部署口总管。’”《清史稿·职官志四》: “各省驻防将军等官: ……总管 (正三品),副总管 (正五品),掌分理营务。” 《清史稿·职官志一》: “宗人府: ……总管4人,(食七品俸); 副管16人,(食八品俸)。” (参见: 总管府) 总管官名。北周改都督诸军事为总管,成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隋文帝在并、益、荆、扬四州置大总管,多以宗室亲王任之。其余诸州也置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加使持节。炀帝时罢之。唐初,因隋文帝之制,于洺、荆、并、幽、交等边镇及大州设大总管府,其余诸州置总管。武德七年(624年)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总管府为都督府,惟统兵出征之将帅称总管。 总管官名。1.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北周改都督诸州军事为总管。隋及唐初各州及边镇设总管和大总管。北宋马步军都总管或兵马总管由各级地方长官兼任,掌路或府、州兵马。辽、金各总管府及元各路总管府的总管、都督总管等都兼管民政。2.军事长官。隋初和唐初的行军总管为出征时军队的主帅。后唐时最高军事统帅有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宋钦宗时设东、西、南、北四道都总管分帅四方勤王军。3.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元代中央和地方有各种负责专门事务(如工匠、赋税)的总管府、都总管府,都设有达鲁花赤和总管。清内务府及总管大臣,掌宫廷事务,属官有行宫总管。宦官首领称总管太监,俗称总管。 总管官名。满语“乌合里达”意译。清代在伊犁驻锡伯、索伦、察哈尔、额鲁特四旗营和各地驻满营中设总管、副总管各一员,位在领队大臣之下,驻本营,统管本营军民事务。办事机构统称总管档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