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恶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恶露中医妇科名词。是指妇女生产以后阴道所排出的瘀浊败血之物。一般产后两至三周内恶露应完全排尽。如果产后恶露没有排出或排出很少,称为恶露不下。而产后超过三周以上恶露仍然持续不断,则称为恶露不绝。二者均属病态。前者多由气滞血瘀所致,治疗应以行气活血为主。后者多由气虚、血瘀、血热所致,治疗当从补气、活血、清热凉血入手。 恶露elu产后由阴道排出的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及粘液等称为恶露。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产后最初3天为血性恶露 (红恶露),含新鲜血液,血块及脱落的蜕膜、羊水、胎脂等。以后颜色渐淡,含少量血液及粘液,呈褐色、黄色。一般7~10天,恶露血量已甚少,含大量白细胞及蜕膜细胞,称白恶露,约在产后3~6周停止。胎儿娩出后,子宫内有创面,子宫颈口未完全关闭,会阴和阴道可能有损伤,恶露却是细菌繁殖的温床,所以产褥期要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和干燥。每日数次用温水冲洗外阴,卫生巾勤换。若血性恶露持续二周以上,或恶露有腐臭气味,可能是感染所致,应及早就医。 恶露产后自阴道排出的分泌物。产后第一周恶露较红,含有新鲜血液、小血块及脱落的蜕膜、羊水、胎脂等,叫血性恶露;一周以后恶露色淡,含少量陈旧血及较多坏死蜕膜和宫腔、宫颈、阴道的排出液,叫浆液性恶露;约10天以后恶露色白,内含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表皮细胞及细菌,称白恶露,于产后3—6周停止。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