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眼里出西施
在情人的心目中,即使女方相貌平平,也被看成是最美的女子。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以后成为美女的代称。引伸为恋人被对方美化、理想化得十全十美。这是由于知觉的晕轮效应产生的恋爱中的错觉。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种现象,在恋爱过程中是普遍发生的,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说:恋爱对象本身的外在形象总会具备某些美的特征,另外,青年男女为了赢得对方的好感,总是极力显示自己的心灵、性格等方面的优点,同时又极力地掩盖并试图克服自己身上可能会引起别人不快的东西。因此,懒散的人会变得勤快,粗鲁的人会变得文明。这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爱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外貌、使之姿态灵活,声音甜美”。随着好感的增加,这些都会在情感中进一步升华,于是,对象也就变成了“西施”。
产生这种现象还有更为重要的主观方面的原因。按照社会心理学家的看法,一个人对其他人的评价总是趋向于一致性,也就是说不会把某人看做既好又坏,而是非好即坏。并且常常由某人身上的一点来推论其他方面,认为一个人好就看他什么都好。青年男女之所以相爱,必然是为对方身上某种美的品质所吸引,随着感情的加深,这一美的方面便会形成一片光环,情人眼里的对方就会一好百好,成了西施。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光环效应”。
此外,这种现象还与爱情的排他性相关。爱情本身包含有性爱的成分,而性爱具有排他性,这就要求恋爱双方把各自的感情专一地、忠贞不二地倾注于对方。真正的爱情必然使人把自己对异性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由于这个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所以对他(她)的价值的肯定,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肯定。这样,人们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贬低其他异性,褒扬自己所选定的恋人。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一现象,在爱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两种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增强青年男女彼此的吸引力,推动爱情发展。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带来了认识上很大的主观性,对爱人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评价,埋伏下以后产生失望感,影响爱情深入发展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