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慢性子宫颈炎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慢性子宫颈炎慢性子宫颈炎是常见的妇科病。在已婚,尤其生育后妇女中更为多见。其原因为性生活带进细菌,或分娩损伤时细菌侵入,宫颈内膜皱襞多,容易隐藏细菌,感染后不易彻底清除。宫颈分泌物多有利于细菌生长。患病后的主要症状是白带增多,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伴有血或血丝,或有接触性出血。可有腰痛,骶部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检查时可见子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轻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子宫颈面积的1/3以内;中度占整个子宫颈面积的1/3—2/3之间;重度占整个子宫颈面积的2/3以上。还有宫颈肥大,子宫颈息肉,宫颈腺体囊肿(纳氏囊肿),子宫颈裂伤及外翻,子宫颈管炎都是慢性子宫颈炎的不同变化(图7.2-5,图7.2-6)。慢性子宫颈炎在治疗前应先作宫颈刮片,排除早期宫颈癌,以免将早期宫颈癌误认为炎症而延误治疗。治疗原则以局部治疗为主,使糜烂面上皮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所覆盖。一般有电烫、冷冻、激光治疗等。以上治疗都必须在月经净后3—5天内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