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憋气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憋气bieqi憋气动作常见于静力性力量活动中。憋气与屏息不同。呼吸时,若有意识地关闭声门裂,既不吸气、也不呼气,这种现象叫屏息,例如游泳时,将头置于水中所必需的屏息动作。而憋气则不同,它是在较深或较浅的吸气之后,关闭声门裂,然后呼吸肌用力收缩,使胸廓向内压缩,做用力呼气、但肺内气体又无法呼出体外的一种特殊动作。屏息只影响呼吸量,就幼儿而言,只要能教会幼儿掌握屏息与换气呼吸的连续动作,尚不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但憋气动作却不适合于幼儿。憋气动作除了影响呼吸量外,最重要的是它将导致胸内压和腹内压的骤然上升,从而引起人体内一系列连锁性的生理变化:使肺毛细血管因此受压,造成肺循环的困难;同时也会挤压腔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不畅,造成心脏无法充盈,心脏处于空虚性的收缩状态,这时,心输出量就会明显下降,导致心肌、脑细胞、视网膜贫血,引起头晕、目眩、耳鸣、眼冒金星等生理反应,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更为严重的是,一旦憋气动作停止,就会出现反射性深吸气,胸内压骤减,胸腔血流猛增,加上静脉内滞留的大量血液迅速涌入心房,血液会猛冲心壁,使心脏充盈过度,对心脏产生强烈的冲击和刺激。幼儿心脏的容量较小,心壁较薄,心脏瓣膜发育不够完善,心脏的调节功能也较差,这种憋气的动作很容易使幼儿心脏瓣膜受损,影响幼儿心脏的发育和健康。因此,必须避免让幼儿进行憋气性的动作或活动。拔河、扳手腕、举重、拉橡皮筋等活动均属于需要憋气动作的静力性力量活动,这类活动幼儿不适宜进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