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成唯识论述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成唯识论述记

佛教注释书。亦称《成唯识论疏》,略称《唯识述记》。二十卷(或作十卷、六十卷)。唐窥基撰。窥基(632—682),法相宗创始人之一。俗称尉迟,字洪道,原名基,亦称大乘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贞观二十二年(648)从玄奘出家。先住广福寺,后移住大慈恩寺,从玄奘学习梵文和佛教经论。永徽五年(654)朝命度窥基为僧,并应选学习五印语文。二年后奉诏参与玄奘译场,担任笔受。玄奘译籍,他大都作有“述记”。玄奘去世后,重返大慈恩寺,专事著述。一生注疏甚多,被称为“百部疏主”。著述除此书外,主要尚有《瑜伽师地论略纂》、《唯识二十论述记》、《百法明门论注》、《杂集论述记》、《辨中边论述记》等共四十三种(现存四十一种)。
《成唯识论述记》为注解《成唯识论》的重要著作。玄奘原拟将印度十大论师有关《唯识三十论》的全部注释一一加以翻译,后接受窥基意见,遂以护法注本为主,揉合十家之说,而成《成唯识论》。该书分为五门:一、辨教时机,主要说明法相宗的三时判教与五种姓说。二、明论宗体,阐述以识有境无的唯识思想为宗。三、藏乘所摄,讲述此论在菩萨藏、声闻藏中属菩萨藏,在经、律、论三藏中属于论藏,在菩萨、独觉、声闻三乘中属于菩萨乘。四、说教年主,主要阐明世亲略传及十大论师简历。五、判释本文,即分为“宗前敬叙分”、“依教广成分”、“释结施愿分”三部分,对《成唯识论》进行详细解释。卷首有作者自序,说明撰写此书的用意,同时对《成唯识论》书名作了解释。
此书详释《成唯识论》,谓世界万有皆阿赖耶识所变,“实无外境,唯有内识”。并借助佛教因明,对小乘和佛教以外其他哲学流派进行批驳。对《成唯识论》中未载之印度十大论师,也各记其名,详加说明。历来为研究唯识学的学者所重视。
此书在元代即已失传,清末由杨仁山通过南条文雄从日本取得,在金陵刻经处刻印流通。现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三卷。注释有唐代道邑《成唯识论义蕴》五卷、如理《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灵泰《成唯识论疏钞》十八卷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