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棒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三棒鼓我国南方流行于民间走唱文艺形式。吴越间妇女用三棒上下击鼓,谓之三棒鼓。江北凤阳男子尤善。民间亦说是由凤阳花鼓演变而成,即将凤阳花鼓打鼓的两根花棍改为三根木棍棒,同时吸收莲湘棍的特点,在三根木棒上嵌上铜钱,轮番抛起三棒击鼓,铿锵有声,边击边唱,故名“三棒鼓”。三棒击鼓之花样很多,有 “绞花”、“单鼓花”、“双跨花”、“白蛇吐箭”、“麻雀钻竹木”等等。技艺高超者,还可以抛刀、叉、火把之类。有些地区,还佐以小锣。唱词结构也不尽相同。土家族民间亦流行“三棒鼓”。可以一人或二人演唱。如一人演唱时,用一根棒,先击鼓后击锣,发出 “咚咚锵”的乐声,边敲锣鼓边唱。每唱一段歌词,敲击一阵锣鼓。 三棒鼓又名三班鼓、三槌鼓、三杖鼓。流布于全省各地,是明清之际传入湖南的曲种。三棒鼓有单人式、双人式、三人式和四人式4种表演形式。技艺性较强,表演时边唱边抛耍刀棒,抛刀、抛棒的方法有30多套。三棒鼓以 “见子打子” 的短篇曲目占多数,即由表演者即兴编唱。中长篇多演唱传说故事,有《赵五娘》、《杨家将》、《梁祝姻缘》、《三打华府》、《芦林记》等30余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