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戚继光抗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戚继光抗倭Qi jiguang kangwo即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日本海盗骚扰的斗争。十四世纪初叶,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战,争权夺利。在战争中失败了的一些南朝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历史上称之为“倭寇”。明初开始,倭寇对中国沿海进行侵扰,从辽东、山东到广东漫长的海岸线上,岛寇倭夷,到处剽掠,沿海居民深受其害。明初筑海上16城,籍民为兵,以防倭寇(《明史纪事本末》卷55《沿海倭乱》),取得了一些成效。至嘉靖时,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在倭寇长期为患之时,明朝军队中涌现了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山东东牟(今莱芜)人。父死,袭官登州卫指挥佥事,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御倭兵事。嘉靖三十四年(1555)调浙江,任参将,积极抗御倭寇。他鉴于卫所军有不习战阵的弱点,恳请获准后亲赴“俗称慓悍”的义乌招摹农民和矿工,组织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军。他治军有方,教育将士要杀贼保民,严格军事训练,“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明史》卷212《戚继光传》),排演自己创制的鸳鸯阵。由于新军将士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嘉靖四十年,倭寇焚掠浙东,他率军在龙山大败倭寇。继之在台州地区9战皆捷,扫平浙东。次年率6000精兵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今宁德东北)的老巢。嘉靖四十二年再援福建,升总兵官,与刘显、俞大猷分三路进攻平海卫(兴化城东),“斩级二千二百”。次年春,相继败倭于仙游城下,福建倭患遂平。嘉靖四十四年又与俞大猷会师,歼灭广东的倭寇。东南沿海倭患完全解除。 戚继光抗倭Qijiguang kangwo明世宗嘉靖年间,日本进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和中国通商,每逢通商不遂,就发生武装冲突,严重地干扰了明沿海地区正常的经济生活,于是明朝下令停止对倭贸易。但倭寇见沿海边防空虚,便勾结当地豪富奸商进行走私贸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嘉靖中期,严嵩当政,海防松弛,倭患达到高潮。嘉靖三十二年(1553)滨海千里,同时告警,倭寇先后攻击上海、苏州、南通、泰州各地,后又深入徽州、南京。明政府调集西南各少数族军队邀击倭寇,暂时打退了倭寇的进攻,但未彻底铲除倭患。嘉靖末年,倭寇又屡犯明边,明朝爱国将领如俞大猷、戚继光、刘显等人在各地领导人民抗倭,其中以戚继光战绩最为显著。戚继光(1528—1587),山东牟平人,出身将家,深通兵法。嘉靖三十四年从山东调至浙江,任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三郡抗倭。他召募浙江义乌、金华的矿夫、农民组成“戚家军”,严格训练,利用“鸳鸯阵”的战术,屡败倭寇。嘉靖四十年,率兵在浙江台州(今浙江临海,大破倭寇。次年,又入广东剿倭,与巡抚谭纶、总兵俞大猷会兵败倭寇于平海卫。后又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戚继光在抗倭战斗中,身先士卒,用兵“飚发电举,屡摧大寇”(《明史》卷二百十二《戚继光传》),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