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戴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戴戟1895~1973名光祖,字孝悃。祖籍旌德,出生于苏州。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曾任滇、粤军排长、连长、团副、团长等职。1925年至1945年相继担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师长、淞沪警备司令、福建人民政府委员、安徽省政府委员、民政厅长、国民党中央军委会高参、皖南行署主任、联勤总部东南补给区司令等职。1948年冬在上海从事民主活动。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分部筹委会委员、安徽省体委主任、省政协副主席、副省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安徽省主任委员等职。 戴戟1895—1973原名光祖,字孝悃。旌德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后在广东粤军中任团长、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堂长。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第十一军师长。1931年12月调任上海淞沪警备司令。1932年1月28日,日军突袭上海闸北区,被迫自卫反击,从而揭开“一·二八”淞沪抗战序幕。战后,十九路军奉命撤出上海去福建,蔡廷锴等人发动“闽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任委员及兴泉省省长,与南京政府相对抗。事变失败后,流亡香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再返大陆请缨抗战,任第三战区中将参谋、皖南行署主任、安徽省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主任。十分注重与中共合作。1939年,李品仙接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因不愿与李合作而辞职。1944年,任东南补给区司令部司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因反对内战,辞去东南补给区司令,随后辞去军职。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常委。1955年后任安徽省体委主任、民革安徽省主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安徽省副省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