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才性之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才性之辨

魏晋时期重要哲学论争。才指才能,性为本性。先秦孟子有“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之说,承认才与性相统一。东汉王充则认为:“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故夫临事知愚,操行清浊,性与才也。”具有将才与性相分离的倾向。魏初刘劭论辩才性,著《人物志》,提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人之质量,中和最贵”。另有魏晋之际钟会著《四本论》,阐述有关才性之辨的四派观点。《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四本者,言才性同,才性异,才性合,才性离也。尚书傅嘏论同,中书令李丰论异,侍郎钟会论合,屯骑校尉王广论离。”《四本论》已佚。《艺文类聚》卷二十一载袁准《才性论》一文,其以体用释才性,大体反映才性同一派观点。迄至东晋、南朝,论辩不绝如缕。《世说新语·文学》篇载:“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南齐书·王僧虔传》:“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如客至之有设也。”


才性之辨

见“哲学”中的“才性之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