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扫清灭洋军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扫清灭洋军清直隶广宗(今属河北)人民,为反对清政府强行“摊派赔款”,由景廷宾组织一支农民武装,树起“扫清灭洋”大旗,号称“扫清灭洋军”。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彻底投降帝国主义。列强向清政府勒索赔款四亿五千万两,各省还有“教案赔款”数十万,数百万不等。广宗县人民不堪忍受剥肤吸髓的压榨,揭竿而起。次年(1902年),正式宣布起义。景廷宾被推为龙团大元帅,直、鲁、豫毗连二十四县纷起响应,起义队伍发展到十六万人。在清政府统治的心脏地区纵横驰骋,打官兵,攻教堂,杀教徒,威震四方。后转战到河南临漳(今属河北)。在中外反革命军队联合镇压下,最后弹尽粮绝而失败。景廷宾被捕后从容就义。扫清灭洋军的起义,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色彩,显示中国农民的新觉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