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扬州八怪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扬州八怪指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扬州一带八位具有革新精神的画家。通常指黄慎、汪士慎、金农、罗聘、高翔(或改为高凤翰)、李、李方膺、郑板桥。他们继承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传统,强调抒发个性,主张创新,反对泥古不化,从生活实际出发,“自树脊骨”、“于难处夺天工”。他们的作品个人风格鲜明,笔墨潇洒,意境清新,与四王的正统画风有所不同,故被目之为怪。他们对近代绘画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Yangzhou baguai清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从事艺术活动的八个画家的总称。具体人物说法不一,总计有15人之多,近年来都采用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一书之说定为金农、黄慎、郑燮、高翔、汪士慎、李鱓、李方膺、罗聘八人,八人都不是扬州人但都活动于扬州地区,他们之间有的相互往来,关系密切,在生活情趣、艺术观点、绘画风格上都有共通的地方,自然形成一个流派。由于不同时流,被保守派目之为骚乱画坛的“怪物”,故有“扬州八怪”之称。“八怪”都是对当时社会现实不满,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或大都是不愿做官,终身布衣,或做个小官因触犯统治集团利益被罢官的人。他们均以卖画为生,读画对象主要是士大夫或商人。在艺术上重视写生,师法自然;强调以造化为师,注意吸收前人成果;主张自立门户,追求个性;所作笔意纵恣,苍润古朴,布局章法,不落前人窠臼。同时都擅长书法、文学、印章,因此形成诗、书、画综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八怪”来自各地,出身、经历、个性及师承等不完全相同,每个人的画风也不尽相同。汪士慎善画花卉,特别精于墨梅,笔致疏落,清妙独绝。黄慎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用笔酣畅,枞横驰骋,富于变化,与正统派的画风迥然不同,所画人物,多属社会下层。金农好古力学,精鉴赏,善于识别古书画的真伪,50岁后始绘画,善用焦墨,以梅、竹、佛像最为著名,亦善画马及花鸟山水,苍劲疏拙,风格高逸,尽脱时习,有《冬心题画》、《冬心记画》行世。高翔善山水,取法于山水画家弘仁的静简而又参以于山水画家道济的纵恣,用笔简洁、气势豪迈,又善画梅。李鲜,善画花鸟,随意点染,不拘绳墨,却有一种大自然的情趣,生平爱画五松图,老干杈桠,笔飞墨舞,尝以此自许。郑燮虽是著名诗人、书法家,又是很有成就的画家,擅长花卉木石,尤工水墨兰竹,笔墨劲秀,风致潇洒,给人以清新之感。李方膺善画松、竹、梅、兰,尤以梅为最,纵横排戛,不守寻常法度。罗聘的人物、山水、花卉画都很精妙,尤善画神怪,以《鬼趣图》为最。“八怪”绘画是历史上典型的文人画,继承了明人陈淳、徐渭,清代八大山人、石涛的创新精神,突破了陈套旧俗,在中国绘画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法坛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的八个代表画家总称。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八怪”指郑燮、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后又有将华喦、高凤翰、陈撰、闵贞、李勉、边寿民和杨法等,也作 “八怪”。郑燮 (1693—1765) 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雍正十年(1732年)举人,乾隆元年 (1736年) 进士。曾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余年,任职期间,勤修吏治,抑制富豪,同情平民,政绩清和。乾隆十八年(1754年),因为赈济得罪豪绅罢官,寄居扬州,卖画为生。乾隆三十年(1765年)贫困潦倒而死。郑燮多才多艺,不仅能诗文,还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后人称道“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之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马宗霍《书林藻鉴·松轩随笔》),此说甚为精当。他反对当时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诗风,认为诗要有创造性,要有个性特点。他继承了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写下了不少具有深刻意义的诗篇,如 《悍吏》,《后孤儿行》、《私刑恶》、《逃荒行》、《姑恶》、《还乡行》等。在这些诗中,揭露了贪官恶吏的罪行,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会黑暗。他的词多写景状物以及酬赠之作,如 《满江红·田家四时苦乐歌》、《瑞鹤仙·渔家》等,反映了民间的疾苦。他的散文也独具一格,反对模拟古人,能够直抒肺腑,如《家书》,抒情议论,脱口而出,传诵尤广。郑燮精书法,自成一格,号 “六分半书”。 扬州八怪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瓯体罗室书画过目考》)。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又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的(见汪鋆《扬州画苑录》)。他们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于陈道复、徐谓、米耷、原济等人,能不拘前人陈规,自具风格,抒发真情实感。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和当时的所谓“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时人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认为只能盛行一时,不能广泛长久地流传,遂有八怪之称。他们的笔墨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影响很大。现代齐白石、陈师曾、徐悲鸿、潘天寿等都从某个侧面汲取了他们的技法和风格。 竹石图 郑燮(清) 扬州八怪Yangzhoubaguai清代中期扬州八位画家的总称。一般指金农、罗聘、郑燮、李鱓、黄慎、汪士慎、李方膺、高翔。乾隆年间,扬州的商品经济十分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为文化生活带来生机,使清代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些画家不满足用传统的古板画法来表现生活,展示了一种新风格。扬州八怪的作品就是这新画派的代表之作。他们摆脱了清初以来因袭古人、摹拟古画的作风,主张抒发个性,力求创新,自成蹊径,被时人目为画坛的“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在写意花鸟画方面成就最为突出,人物画次之。“八怪”中以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最有代表性。他在画、诗、书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善画墨竹兰花,作品体现“真气、真意、真趣”三特色,使人耳目清新,一扫仿古和庸俗的画风。“扬州八怪”既不墨守古人的成法,又不完全脱离优秀的传统,开创了300年间绘画艺术史上的新局面。 扬州八怪Yangzhou baguai指清代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活跃在扬州地区的一批职业画家。具体指哪八位画家,说法不一。这批画家是: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华岩、高风翔、边寿民、闵贞、李葂、陈撰、扬法。清中期扬州的商业繁荣,盐商富豪聚集,使绘画在扬州进一步商品化。“八怪”是来自各地的画家,他们的艺术画貌虽各有特点,但同属于对现实不满的知识分子,由于对仕途的厌恶和对官场的憎恨,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共同的反叛意识,性格多孤傲不羁,行为狂放怪僻,常以画抒不平之气。他们在画中都注重个性的发挥,强调神韵,善用水墨写意,追求主观感情的表达,注意诗、书、画、印的结合,另外还十分注重品格修养。“八怪”的绘画实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写意画的传统,冲破了清初正统派所标榜的“士气”、“书卷气”,而部分地带有“霸悍气”、“俗气”。满足和适应了各种层次人的欣赏趣味,对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扬州八怪清乾隆年间在江苏扬州从事艺术活动和卖画的8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所指画家略有不同。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其特点是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继承宋、元以来写意传统,不拘前人陈规,自具风格,和当时的“正统”画风有所不同,被时人视为画坛的“偏师”、“怪物”。讲究诗、书、画的结合,人称“三绝”。笔墨技法对近代写意花卉画有很大影响。 扬州八怪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八人。他们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期曾在扬州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当时清画坛正宗派追求笔墨技巧,临摹古画,脱离生活,画面多平庸无生而缺乏创造性。有如异军突起,扬州八家则主张师造化(以自然为师),反对师古化(不以古为准则),提倡诗、书、画、刻都要创新,要求在画中再现自我人格,要求表现出梅的傲骨精神,石的坚贞品质,不求前人章法,创立独立风格。被当时正统保守派视为“画坛之怪”,遂有“扬州八怪”之说。八家绘画常以梅、兰、竹、石为题,展纸挥毫来寄情,以反映自我情操。他们继承传统而又创新的艺术风格,诗书画全面发展,豪情奔放、神志飞扬的画风,为当时画坛创立新篇章。他们的作品淋漓挥洒,魄力雄伟,格高绝俗,独树一帜,成为世宝,为后人所爱。 扬州八怪清乾隆间在江苏扬州卖画的八个代表画家的总称。据李玉棻 《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者,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又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者 (见汪鋆《杨州画苑录》)。他们作画多长于花鸟、梅竹,亦有善于人物或山水的。主要继承陈道复、徐渭、朱耷、原济等的传统,但自具风格。讲究诗与画的结合,与当时所谓“正统”画风不同,被目为画坛的“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都能诗、擅书法。由于他们都出于扬州,亦称为“扬州画派”。其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清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 《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画派,而这个画派也不只八人。他们的身世不尽相同,但多厌弃仕途的文人画家,且以卖画为生。政治上不满当时的统治制度,而借诗画来倾泄个人的愤懑。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陈道复、徐谓、朱耷、石涛等,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 又都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迥然不同,被时人目为 “怪物”,遂有 “八怪” 之称。他们的意趣和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清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八位代表画家的总称。一般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鲜、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菜《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实际上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画派,而这个画派也不只八人。他们的身世不尽相同,但多厌弃仕途的文人画家,且以卖画为生。政治上不满当时的统治制度,而借诗画来倾泻个人的愤懑。作画多以花卉为题材,亦画山水、人物,主要取法陈道复、徐渭、朱耷、石涛等,能不拘前人陈规,破格创新,抒发真实情感; 又都能诗、擅书法或篆刻,讲究诗书画印的结合。和当时流行画坛的尚古模拟之风迥然不同,被时人目为“怪物”,遂有“八怪”之称。他们的意趣和技法对近代的写意花卉画影响很大。 扬州八怪清代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画坛的8位画家合称。活动于18世纪,以画花鸟见长,有创新精神,对近代写意花卉画有相当大的影响。被列为八怪者说法不一,计有15人左右。主要人物有李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