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扭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扭达土语音译,意为“头饰”。土族已婚妇女的传统头饰。主要流行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地。式样各地不一,比较典型的有八九种。“吐浑扭达”形似干粮(圆饼),因此也称“干粮头”,是土族最古老、最尊贵的头饰;“适格扭达”形似一个大簸箕,因此也称“簸箕头”;“那仁扭达”最明显的特征是脑后面向前竖起一根铜制的三叉剑,因此也称“三叉头”;“加斯扭达”特点是顶部有一竖起的犁铧尖状饰物,因而又称“铧尖头”。此外还有“加木扭达”、“雪古朗扭达”、“索布斗扭达”等。本世纪30年代末以后,佩戴者日益减少,大部分妇女常把头发梳成两条长辫垂于背后,头戴织锦镶边的卷檐毡帽。 扭达土族语音译,意为“头饰”。土族妇女的头部装饰。分“吐浑扭达”(亦称干粮头,形似圆饼)、“捺仁扭达”(亦称三叉头, 形似三支箭)、“适格扭达”(亦称簸箕头,似簸箕)、“加斯扭达”(分铧尖头和马鞍撬两种)、“雪古郎扭达”(形似漏凹槽)等七、八种。其中以“吐浑扭达”古老,视为贵。史载吐谷浑妇女“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皆贯珠束发,以多为贵”。后人多依此认为,今土族妇女保持了吐谷浑妇女头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