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抽象表现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抽象表现主义

西方抽象艺术的主要流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欧美。50年代在美国达到高峰。人员核心是纽约一批旨在革新的艺术家。他们在摆脱所有传统美学价值和反对袭用陈腐的写实技巧时,认定艺术家不自觉的思想、欲望乃至行动的潜意识,均能创造出艺术。作品具有即兴的、动感的、技巧自由和偶然性艺术效果的特征。画面中的形象常是一些线条、痕迹和斑点之类的符号,与具象形体截然相悖。在构成上也是反形式的。该派在笔触、色彩上的夸张,情绪上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借助形式要素中的形、色、线创出或复杂或简单的抽象形象是一致的,显露出足够的内在美与生命力。代表画家是美国的A·戈尔基、R·马哲威尔等。

抽象表现主义Chouxiangbiaoxianzhuyi

抽象美术的一种,通常指第二次大战后普及于美国的绘画风格。因为它追求材料、颜色和流动性形态的表现机能,故在法国称作不定形抽象。这一名称,有时也用于指康定斯基初期的带有流动感的抽象绘画。在美国战后的抽象绘画中,这一名称,是由纽约一家杂志的批评家罗巴特·科茨,在1946年汉斯·霍夫曼个展展评中首次使用的。自那以后,它一般用来指波洛克、戴库宁等缺乏描绘、仅用情绪方法所作作品而言。这一艺术运动也常被称作 “纽约画派”或“行动画派”。

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

亦称“纽约画派”(New York school)或“行动画派”(actionpainting),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一批美国画家为核心的美术运动。“抽象表现主义”一词,最早是德国批评家霍洛吉(Oswald Herog)在1919年时用来指称康丁斯基的绘画的。1946年,美国批评家借用这个术语来概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掘起的一批美国年轻画家的作品。这些画家包括: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波洛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 1904年生)、戈尔基(Arshile Gorky 1905—1948)、马瑟威尔(RobertMatherwell 1915年生)、葛特莱伯(Adoiph Gottlieb1903—1973)、罗斯科(Mark Rothko 1903—1970)、克林(Franz Kline 1910—1962)、斯蒂尔(ClyffordStill 生于1904年)等人。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主张彻底摆脱传统的美学观,以利于任意的、自发的个人表现,与以前美国绘画中的社会现实主义形成尖锐对照。50年代在美国艺术中占据了优势,同时也为美国艺术赢来了世界声誉。抽象表现主义一般可分为三个支派:一即所谓行动画派,其特点是直接向画布滴色或泼色,由于滴、泼速度的快慢及姿势动态的不同,在画面上形成一种线条和点的错综复杂的空间。这种行动绘画,在技巧上具有部分偶然因素。另一派被称为抽象印象主义,特点是色彩强烈、线条流畅,但缺乏动人热情。第三派更接近抽象表现主义,多用大片的、统一的色块,来创造一种独特的抽象形象,展现一种以极端简率而引起复杂反应的神秘境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