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拖克索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拖克索满语音译,汉译“庄子”、“屯里”、“屯庄”等。系清初满洲贵族奴役农民的庄园。在其劳动者主要是战争掠获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无人身自由,生产品全归主人所有。随着后金进占辽沈地区,这种农奴制的“拖克索”有了进一步发展,分为粮庄、棉庄和盐庄等。清入关后,由内务府管理者为皇庄(亦称官庄),属皇帝私有;诸王所有者则称王庄。 拖克索满语音译,意为“耕田人所住地方”。汉语意译“庄子”、“屯里”、“庄田”、“屯庄”、“庄屯”等。满族贵族对奴隶庄园的称谓。一般不超过十人,在庄头管理下从事生产劳动,生产品全归贵族占有。随着统一战争的胜利发展,“拖克索”的数量亦迅速增加。其首领管理行政、司法、警务等。清入关后,由内务府会计司管理者称皇庄(亦叫官庄,皇帝私人所有),属于王公所有者称王庄。 拖克索Tokso满语,汉译为 “庄”、“庄子”、“屯里”、“屯庄”等。“拖克索”作为专用名词,是后金及清代的一种农业、盐业组织。努尔哈赤时期出现了农奴制庄园性质的“拖克索”,其成员主要是战争掠获的人口,在“拖克索”中从事农业生产,所获除养赡家口以维持劳动力的延续外,全部归主人所有。后金政权进入辽沈地区后,其有农奴制庄园性质的“拖克索”进一步发展,分为粮庄、棉庄和盐庄。清入主中原后又将这种生产方式带进了关内。内务府辖下的庄为皇帝所有,是为皇庄。各王所属者谓之王庄。各部所辖者谓之官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