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拘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拘留juliu司法机关依法对特定的人短时间留置于一定处所,限制其人身自由。在我国有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遇有紧急情况而依法临时限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司法拘留是对妨害诉讼秩序的人采取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行政拘留是对违反治安管理的人的一种行政处罚。 拘留见“刑事侦查学”中的“刑事拘留”。 拘留detention公安机关依照法律短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按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行政拘留、刑事拘留。交通违章处罚的拘留是最重的行政处罚,是公安机关依法短期强制限制交通违章行为人人身自由的一种行政拘留处罚,它适用于扰乱交通秩序、妨害交通安全、妨害交通管理的严重违章行为人。 拘留司法机关依法对具备拘留条件的人所实行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拘留可以运用于刑事、民事诉讼之中,也可以运用于治安管理处罚。适用于刑事诉讼的刑事拘留,是对犯罪分子或嫌疑人采取的强制措施 (见“刑事拘留”)。适用于民事诉讼的称为司法拘留,指对于妨害诉讼程序的人,在一定期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以便保障法院审判程序顺利实行。按中国现行民事诉讼法 (试行) 规定,司法拘留期限为15日以下,被拘留者由法院交公安机关看管。适用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拘留称为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损害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分的人的处罚。行政处罚性的拘留期限一般为半日以上10日以下,加重时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由市、县公安机关做出裁决书,当事人不服的可在48小时内提出申诉; 原裁决机关接到申诉后应在5日内复查,并作出最后裁决。 拘留司法人员在紧急情况下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刑事被告人逃避侦查、审判或者继续进行犯罪,对其人身自由予以短期强行限制的措施。这种拘留被称为刑事拘留。是逮捕措施的一项辅助措施。拘留是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对其管辖案件的一项法定职权,任何其他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团体或个人都无权行施。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有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公安机关在拘留时,必须出示拘留证。对被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如果发现不应当拘留的,必须立即释放,发给释放证明。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1日至4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当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时,公安机关认为有错误的,可以要求复议,但是必须将被拘留人立即释放。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拘留的,也由公安机关执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