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拜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拜师

工匠习俗。拜师之人先由其家长寻找合适的介绍人,提前几个月与师傅接洽。如师傅应允,即选择良辰吉日,举行拜师仪式。拜师日期一般选择端午、中秋、正月初四等日子进行拜师。拜师时,学徒要准备猪肉、粉条(或挂面)、蜡烛、白酒、茶叶、红枣等,与介绍人到师傅家。师徒见面后,先要书写“关书”,写明学徒期限,学徒期间无论出现任何闪失,都与师傅无关,等等。“关书”由师傅、学徒、介绍人分别画押签字,各执一份保管。有的行业师傅由作头师傅(如泥水匠、编织匠等)本人充当,有的师傅则由业主充当,在铁器行业中也有由资深技高的掌钳师傅充当。“关书”签署后要举行拜师仪式。先点燃红烛一对,请师傅上坐,徒弟跪下向师傅磕头行礼。拜师仪式结束后,介绍人要将红枣(有时也带些鲜果品)等分给在场的小师傅及师兄们,以示与大家结缘。随后,师傅带徒弟拜见师母,交代一些基本的规矩。如果是木工学徒,则要在师傅的陪同下祭拜祖师爷鲁班。木、石、泥、瓦以外的木雕、扎彩、玉器、皮货、编织、镟匠等行业,也都奉鲁班为“先师”。学徒期间师傅管吃管住,每月发一点零用钱,称“月规钱”。学徒在第一年充当师傅家里的杂役,第二年才开始学艺。学徒满师,大都留在师傅家作伴,个别经师傅允许可以单挑出去做活。徒弟无论在学艺期间,还是出师以后,遇端阳、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要给师傅“追节”,否则认为不敬。

拜师

旧时从师习俗。流行于全省各地各行业。过去,各行各业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技艺。徒弟从师要“拜师”,焚香秉烛,先拜祖师,再拜师父。还要写“拜师字据”,或称“投师字”。写明: “甘受师父管教,打骂责罚,任凭师父。塘头水面,人身伤亡,疾病残废,责任自负,师父概不承担。” 由徒弟家长签字画押。师徒关系如同父子,有“师徒如父子”之语。又称师父为 “衣食父母”。徒弟必须遵循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的规矩。学徒第一年一般服杂役,第二年开始学技艺或业务,满三年出师。学徒期间师父管吃管住但不管穿用。平日粗茶淡饭,每月 (夏历) 初一、十五略见肉食,称 “打牙祭”。逢年过节,徒弟要给师父送礼拜节。有的师父适当给徒弟少许零用钱,或一年缝制一二件衣服。有的刻薄师父将徒弟当作牛马使用,生活很苦,故民间有 “徒弟徒弟,三年奴隶” 之谚。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