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拟容取心说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拟容取心说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创作观念,是关于艺术形象问题的探讨。语出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诗人比兴,拟容取心”。“拟容取心”中的“容”、“心”二字,都属于艺术形象的范畴,它们代表了同一艺术形象的两面:在外者为“容”,在内者为“心”。前者是就艺术形象的形式而言,后者是就艺术形象的内容而言。“容”指的是客体之“容”,刘勰也称为“名”或“象”,实际上,这也就是针对艺术形象所提供的现实的表象这一方面。“心”指的是客体之心,刘勰又称为“理”或“类”,实际上,这也就是针对艺术形象所提供的现实意义这一方面。“拟容取心”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塑造艺术形象不仅要摹拟现实的表象,而且还要摄取现实的意义,通过现实表象的描绘,以达到现实意义的揭示。现实表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东西,现实的意义是普遍的、概念的东西。而艺术形象的塑造就在于实现个别与普遍的综合,或表象与概念的统一,这种综合或统一的结果,就构成了刘勰所说的艺术形象的“称名也小,取类也大”——个别蕴含了普遍或具体显示了概念的特性。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