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择偶标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择偶标准选择婚姻对象的标准。在人类历史上,自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出现以来,就存在择偶标准的问题。由于择偶不单纯是婚姻当事人的个人行为,而是由现实生活需要决定的,所以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择偶标准。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择偶标准是门当户对、郎才女貌、生辰八字、属性相合等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则是金钱与美貌。1949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人们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彻底抛弃了门第观念,而以个人条件为主,并且也越来越重视爱情的地位。但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变化,择偶标准也有不同的倾向性。例如,新中国刚刚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重视个人的政治条件,以追求党团员、解放军和南下干部为荣。“文化大革命”时期,“左”的思潮盛行,“唯成分论”严重,择偶则重出身、重政治面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追求“实惠”、“海外关系”、“大款”又在一部分人中成为时尚。可见社会变动对人们的择偶标准有很大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流的发展趋势始终是好的,即重视个人条件、重视爱情地位。1991年发表的《北京市婚姻现状调查报告》中关于农民择偶条件的调查数据表明,第一位被选择的是本人条件的占37.5%;第二位的是志趣相投,占33.6%,而家庭条件只占4.2%,可见人们已从对家庭等外部条件的考虑转向对个人条件的重视。在经济条件与爱情的权衡选择上人们倾向于综合考虑。55.7%的人认为爱情和经济条件都重要,29.2%的人认为爱情比经济条件更重要,只有10.5%的人认为经济条件更重要。可见,爱情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以及心理上的不同,在择偶条件上也表现出差异。在以上提到的调查报告中,农村男青年对女方的要求是漂亮、性格好、有文化、身体好。女青年对男方的要求是个头高、身体强壮、有技术、有致富的能力。择偶标准对婚姻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择偶时应作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择偶标准择偶者根据有关婚姻、家庭方面的社会价值观和自身条件,对理想对象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政治、经济、文化、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在婚姻问题上的综合反映。对择偶、婚配和婚后生活均有影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