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指令性计划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指令性计划zhilingxing jihua亦称“直接计划”。是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根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及其他经济规律的要求,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活动所下达的具有约束力的计划,主要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指令性计划作为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基本形式之一,由中央和各级计划主管部门下达到基层单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基层单位必须执行。过去,我国指令性计划范围过宽、指标过多,带来许多弊病。目前,指令性计划的范围已经缩小,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需要由国家调拨的部分和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❶国家直接对企业下达任务,如产品的产量、品种、质量、劳动生产率、主要原材料的耗费、产品成本、上交利润等,企业必须如期保证完成。 指令性计划见“政治经济学”中的“指令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见“部门经济”中的“指令性计划。” 指令性计划社会主义国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活动以法令形式下达的计划。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按隶属关系逐层下达到执行单位。具有强制性,执行单位必须保证完成。中国现阶段实行指令性计划的范围,主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中需由国家调拨分配的部分,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 指令性计划mandatory plan国家按行政隶属关系下达计划执行单位,具有行政约束力和强制性,并必须保证实现的计划。指令性计划管理的对象,主要是有关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计划执行单位如因主观原因未完成的,要追究责任;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修改和调整计划时,应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上报审查批准。全民所有制企业执行指令性计划,有权要求在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下,与需方企业签订合同;也可以根据国家规定,要求与政府指定的单位签订国家订货合同。不签订合同的,企业可以不安排生产。 指令性计划国家计划机构制定和颁布的对计划执行者具有强制约束力的一种计划形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湖南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经济生活主要由指令性计划控制。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这种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指令性计划不断缩小,工业民用产品指令性计划调节已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35种,减少到34种,生产资料产品已由250种减少到19种,主要农副产品,除粮棉烟草等少数几种以外,其余已全部放开,社会商品的国家定价仅占23.14%。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