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握奇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握奇经

阵法类兵书。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一卷。无名氏撰。伪托黄帝臣风后。最早见录于《宋史艺文志》。关于此书的真实作者及成书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不可详考。朱熹认为是“唐李筌为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疑唐以来好事者因诸葛亮八阵之法,推演为图,托之风后,其后又因及此记推衍以为此经,并取记中‘握机制胜’之语以为之名”。又书名“幄机”者,宋高似孙解说:“幄者,帐也。大将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人。故云‘幄机’。”
《握奇经》凡三百八十余字(一本三百六十余字)。阐述八阵的布列、名称、功用等,是一部专论阵法的兵书。八阵之名,古已有之。《周礼》郑玄注言孙武有八阵,《孙膑兵法》有“八阵”篇,《后汉书》记窦宪“勒以八阵”,诸葛亮演八阵图法更是尽人皆知。所述八阵分正兵、奇兵两大部分,外加“余奇”,即机动兵力。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大将居中阵掌握机动,调动兵力,称“握机”。八阵的特点是“以正合,以奇胜”,整个大方阵是一个完整而又能灵活变换的整体,在平原旷野合而为一,像一座坚城,在山川峡谷复杂地形,每个小方阵能各自为战。与敌作战时,根据金鼓、旗令等指挥信号,出奇制胜,并根据“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
《握奇经》虽属伪书,但它所记八阵确是古史有载的古代阵法,而且继承了《孙子兵法》“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不可胜穷”的思想,来解释八阵的战术变化,尚属深刻。正如宋高似孙评论所说:“《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生,变化不测。”
《握奇经》除经文外,另附《握奇经续图》一卷,未著撰人,图已失传,仅存其目。又附《八阵总述》一卷,题晋西平太守封奉高侯加授东羌校尉马隆述赞,是对八阵的具体阐述,并对古代一些优秀军事思想进行继承和阐发,如“治兵以信,求圣(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百昧”,“上兵伐谋,其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等等。《握奇经》代有传刻,明清以来一些著名丛书,如《说郛》、《续百川学海》、《小十三经》、《四库全书》等都收入此书,是世传的通行本。

握奇经

一卷。旧本题风后撰,汉丞相公孙宏解,晋西平太守马隆述赞。《汉书·艺文志》兵家阴阳类著录 《风后》十三篇,班固小注云:“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或谓当即此书。然汉代人已认为其书伪托。今传本所题作者风后,乃是传疑时代黄帝之臣,显然不可信。所谓汉丞相公孙宏解,亦不见于刘歆 《七略》著录,也不可信。又《隋书·经籍志》也不见著录,则晋西平太守马隆述赞云云似也不可信。四库馆臣谓唐独孤及《毗陵集》中有《八阵图记》,略云黄帝顺煞气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将,风后握机制胜,作为《阵图》,故八其阵,所以定位也。衡抗于外,轴布于内,风云附其四维,虎张翼以进,蛇向敌而蟠,飞龙翔鸟上下其旁。驰张则二广迭举,犄角则四奇皆出云云,所说乃一一与此书相合。故疑此书为唐以来好事者据诸葛亮八阵之法推衍为图,托名风后作。其后又据此《记》推衍为经,因《记》中有“握机制胜”之语,定其书名为《握机经》。《宋史·艺文志》始见著录,其书晚出,证据甚明。四库馆臣所考言之凿凿,可以信从。关于此书的书名,宋高似孙《子略》曰:“马隆本作《幄机》叙曰 ‘幄者,帐也,大将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于人,故云《幄机》,”后因“幄”与“握”字近而附会其文,所以又名《握机》。今本多作《握奇》,是因为经中有“四为正,四为奇,馀奇为握奇”之语而改易为《握奇经》。此书虽公认为是伪书,但宋以后各种官私书目多有著录,刊本甚多,不能一一备举。多种丛书都有收录,如《凌氏传经堂丛书》、《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夷门广牍·雅占》、《续百川学海癸集》、《津逮秘书》 (第四集)、《增订汉魏丛书·子余》等等。今上海图书馆藏有清抄本,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有清刊本,最新版本有1990年6月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影印本。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