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搜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搜检❶科举时代防止科场舞弊的措施之一。即于考生入考场之前检查其随身携带物品,以防夹带书籍及把事先做好的文章带入考场。唐以前不禁挟书,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始定搜检之例,凡搜出文书者不予录取。宋以后历代因之,检查越来越严。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行沐浴更衣之法,考生入场前均须沐浴更衣,既可防夹带,又不亏理。泰和元年(1201)定搜检之法,每四名举人差一人检查,复以官一员弹压。御试策进士则差弩手及随局承应人,汉进士则差亲军,人各一名,皆用不识字者,且以护卫等巡护。明嘉靖前只行于乡试,嘉靖末始行于会试,增御史二人掌管。违犯者,先于礼部前带枷一月,再送法司定罪。清立法最严,对于衣服、鞋袜、砚台、笔管、蜡台都有具体规定,甚至糕饼饽饽都要切开。考生入场时分两道检查。会试时,特设搜检王大臣督办,另派门千总四人为搜检官,督率搜役以两人搜检一人。嘉庆、道光以后,搜检渐从宽弛;同治、光绪间已成循行故事,只由搜役高呼一声“搜过”则放行;其后则士子随意挟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