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摩凌阿鄂伦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摩凌阿鄂伦春亦作摩凌阿俄伦春。“摩凌阿”又作“毕凌阿”或“墨凌阿”,为满语“马上”或“骑马者” 的意思。清康熙年间 (1662—1722),清朝将鄂伦春族分为两部分进行统治,一部分编入布特哈八旗为官兵的,称为摩凌阿鄂伦春;另一部分属于未被编入布特哈八旗,仍散处山野、仅向清朝贡纳貂皮的,称为雅发罕(步行)鄂伦春。皆隶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光绪八年(1882)废布特哈总管衙门,设立专管鄂伦春族的兴安城总管衙门。初期,规定每年五楚勒罕时,身足五尺的男子皆须至齐齐哈尔向清廷贡纳貂皮一张,并接受满洲旗兵定期在指定地点对其进行的军事集训。后来,多被移居爱珲、墨尔根、齐齐哈尔等城驻防,或听调从征。 摩凌阿鄂伦春一作“摩凌阿俄伦春”。清代被编入*布特哈八旗充官兵的鄂伦春族。“摩凌阿”亦作“毕凌阿”、“墨凌阿”,满语音译,意为“马上”或“骑马的”。清康熙(1662—1722)年间, 鄂伦春族被清廷分为两部分加以统治, 其隶布特哈八旗为官兵者,谓之摩凌阿俄伦春;其散处山野仅以纳貂为役者,谓之雅发罕俄伦春。统属于布特哈总管衙门。1882年(光绪八年)废布特哈总管衙门,设立专管鄂伦春族的兴安城总管衙门。初期,按定制,每年五月*楚勒罕时,身足五尺的男子皆须至齐齐哈尔向清廷贡纳貂皮一张,并接受满洲旗兵定期在指定地点对其进行的军事集训。后来,多被移居黑龙摩尔达维亚牧人江城(今爱辉县城南六十里爱辉乡)、墨尔根(今嫩江县)和齐齐哈尔等地驻防,或调往各地参加征战。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