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摩诃婆罗多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摩诃婆罗多》mohepoluoduo

印度古代史诗,约成书于公元前4~公元4世纪,相传为广博仙人所作。全书共18篇,约10万“颂”。曾被认作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它写的是古代勇武王的两个儿子,一名持国,一名般度,前者有百子,人称俱卢族;后者有5子,人称般度族。后来般度做了国王,在他死后,国事由持国掌管。般度5子长大,请求继承父位。持国长子难敌不肯,遂发生冲突,最终导致历时18天的俱卢大战。俱卢族全军覆灭,般度长子坚战继位。后5兄弟登雪山修道,先后去世,并到达天堂。
小说内容复杂,包罗万象。对于印度古代史诗和往世书中重要传说故事、印度教教规和法典、古代印度哲学思想均有所涉猎,堪称诗体百科全书。反映了古代印度一个很长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旨在于表现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史诗在总体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讲述主干故事的同时,穿插有许多插话,著名的有《那罗传》、《沙维德丽》等。黑天、怖军、阿周那、黑公主等主要形象鲜明生动,个性突出。史诗用对话体写成,绝大部分采用“颂”(输洛迦体)的格律。
史诗被印度尊为法典,在东南亚各国影响很大。

《摩诃婆罗多》

与《罗摩衍那》一起被称为古代印度两大史诗,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两座里程碑。这两大史诗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印度几乎家喻户晓,已成为印度民族骄傲的象征。《摩诃婆罗多》全诗共18篇,约10万颂(节),是世界上已知史诗中最长的一部。
“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的故事”。这部史诗的主要情节描述了婆罗多后裔般度和俱卢两族为争夺王位而引起的一场波及整个印度的战争。般度族王般度和俱卢族王持国是亲兄弟,哥哥持国因天生眼瞎,弟弟般度继承了王位。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名坚战,持同生有百子,长子名难敌,般度死后由持国暂时执政,坚战长大后理应继承父亲般度的王位,但难敌不允,结果双方产生冲突,继而爆发一场大战,结果俱卢族失败,难敌和他的兄弟全部战死,般度族获胜,坚战继承王位。史诗歌颂了以坚战为代表的社会进步力量,赞美了人类的顽强勇敢精神。
《摩诃婆罗多》除了中心故事外,还穿插了许多神话故事,古代印度流传的主要神话故事几乎都出现或被提到,其中《森林篇》中的《莎维德丽传》和《那罗传》是非常著名的两篇神话。史诗中,还有大量的篇幅论述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风俗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堪称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摩诃婆罗多

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共18篇,附录1篇,有10万余颂,是世界文学中最长的史诗。主要故事形成于公元前10世纪初。公元后最初几世纪趋于定型,并加上作者毗耶娑之名。描写班度和俱卢两族争夺王位的斗争,包含丰富的民间传说、寓言、神话、童话。与《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古代印度著名史诗之一,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或前4世纪。为研究古代印度历史的重要资料。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