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支娄迦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东汉末佛经翻译家。原为月氏国沙门。东汉桓帝末(167)至洛阳,习通华言,于灵帝光和、中平间(178—184)译出佛经10多部,其中确实可考的是《道行般若经》、《首楞严三昧经》、《般舟三昧经》3部14卷。支谶所译,专属大乘经类,但重在般若学 (指对《般若经》义理进行研究,阐发大乘性空思想的佛学理论)。大乘学说本以般若缘起性空思想为基础,而当时中国学术思潮逐渐导向对生命、人格、精神的本体论哲学追求,恰好又和这种新输入的大乘般若学义理合拍。故支谶传译,在汉地虽属草创,但对后世义学的发展却产生了很大影响。后不知所终。 039 支娄迦谶约2世纪东汉末佛教翻译家。略称支谶。月氏(今新疆伊犁河流域及迤西一带)人。与安世高齐名,世称译界开创二杰。恒帝末年(167)从月氏到洛阳,从事译经。自建和元年至灵帝中平年间(147—189)先后译出《道行般若经》、《般舟三昧经》、《无量法净等觉经》等23部67卷。其中《道行般若经》最早把般若学介绍至中国,成为般若理论的入门之籍,开后世玄学思想之先河。 支娄迦谶东汉末年入华的大月支 (今新疆及其以西一带) 僧人、翻译家。又称“支谶”。操行淳深,性度开敏,禀持戒法,以精勤著称。汉桓帝时,他跋涉数千里至洛阳(今属河南),讽诵群经,立志宣扬佛法。灵帝光和、中平(178~179年)年间,译出 《般若道行品》、《首楞严》、《般舟三昧》、《阿阇世王》、《宝积》等大乘经典十余部。所译经文理义玄深,而得原书之意,不加修饰。从其学佛者一时云集,弟子有洛阳人孟福、张莲等。放浪形骸,晚年不知所终。与支亮、支谦齐名,同为汉末晋初时代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世称 “三支”。 支娄迦谶Lokaksema佛教翻译家。月支入,通晓汉语,学问广博。桓帝末到洛阳,自灵帝光和元年至中平年间,先后译出 《般若道行品经》 、《般舟三昧经》 、《天量清净等觉经》等23部67卷经书。其中 《般若道行品经》最早把般若学介绍至沿黄地区,成为般若理论的入门之籍,为后世玄学思想之先河。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