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政治社会化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政治社会化在现代西方政治学中指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使其社会成员获得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意识的过程。以统治阶级的意识、利益和标准,通过家庭、学校和大众传播媒介等各种途径,有意向社会成员传授政治知识和规范,进行政治教育,使其具有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意识和政治态度。是保持或改变政治文化的手段,直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的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已发展成一门政治学的分支学科。 政治社会化指社会成员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技能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认同; 是西方政治学术语之一。它包括两方面: (1) 社会经由政治社会化过程,向其成员灌输政治价值观念,把政治技能传授给公民和精英人物,从而达到个人与社会政治文化的认同;(2) 个人通过观察、识别和体验等多种方式,培植“政治的自我意识”。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方式分暗示方式和明示方式两种。暗示方式 (或称间接社会化) 是指非政治态度的影响和传递,如儿童可能据其早年在家庭中的经验来观察和评价政治活动。明示方式是指社会公开交流有关的政治对象的信息、价值观念或感情。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是: 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和政治宣传等。政治社会化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使其认识到所处的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并为巩固这一制度而奋斗的过程。社会或某一政治集团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如何,关系着该社会或政治集团的稳定和巩固,甚至关系到它的存亡。 政治社会化一定的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变化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当代西方政治学中的一个术语。最初由美国政治学者伊斯顿于1958年提出。1959年,美国政治学者海曼在其《政治社会化: 政治行为心理学的研究》一书中,对这一观点作了系统的论证。其内涵指对国家的公民特别是青少年通过多种途径施行“政治价值”、“政治准则”等政治文化的教育与训练。他们认为人类从婴儿开始直到成年,始终不断地从其父母、师长、同学、同事那里,以及各种社会政治环境中汲取政治文化的信息,使其形成一定的政治意识。因此,统治阶级必须将自己的政治信仰通过家庭、学校和一系列社会教育媒介,对社会成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政治社会化的原则对社会主义制度同样适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也应当重视政治教育与训练,使其全体成员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取得一致的认识。南斯拉夫的自治化就强调政治与社会二者复归一致。作为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其社会化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基础,随着物质生产领域的社会化,政权的结构也将走向社会化,使政治国家的权力逐渐转移到社会,使劳动群众成为真正行使权力和管理社会事务的主人,最后使“政治国家”转变为社会化的“自由联合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无产阶级政党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十分重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