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教案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教案Jiaoan

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编写教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确定教学的具体步骤、课的结构;确定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具以及使用教具的方法;做好板书设计;写出课时计划等。教案内容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教案可以根据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教案分详略两种,视教师的经验而定。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新教师要写详细些。


教案Jiaoan

将每一课的教学设计落实于纸面文字的备案材料。亦称课时计划。美术的课时教案,一般是以学生用1—2课时完成一个作业的教学任务来设计的。完整的美术教案,一般包括:班级、课题、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作业要求、教学过程(❶组织教学
❷导入新课
❸讲授新课
❹布置作业
❺巡视辅导
❻课堂小结)、教学效果分析和备注。课题是一节课的题目,要写得明确具体,要能显示出:课次、课业类型、题目内容和课时,例如“第9课记忆画——大街(2课时),第10课 泥塑——小老虎(1课时)”;或者写成“第9课 记忆画大街(2课时),第10课 捏泥老虎(1课时)”;却不可写成“第9课、大街”、“第10课 小老虎”,或“第9课 绘画”、“第10课 泥塑”。前者只有内容看不出课业类型,后者只笼统写出课业类型看不出内容,二者都是不对的。教学目的是师生课堂活动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遵循的方向,应参照《美术教学大纲》规定的总的教学目的,结合本课具体教学要求写出,要明确本节课教什么,学什么,要求是什么,其知识、技能与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有什么内在联系。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师生教学主攻任务,教师在教案中要予以明确,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准备指本课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查阅资料、了解学生、教具与学具的准备等,其中教具和学具的准备是重要的教学的准备工作,它是教学的物质保证,体现在教案中可能是简单的一两句话,但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要费时很多。在教具准备过程中,即考虑了教法。在画范画制作范作过程中,既体验了教学难点,也思考了教学方法。为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和教案特点,在教案中应画出范图及步骤图,配合说明教法。作业要求是对本课作业所要体现的教学质量与学生完成作业水准、数量、时间及完成的阶段性等所作的分析与要求。教学过程是对整个课从始至终的总体设计,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是将组织教学、引入课题、讲授新教材、画法(制作方法)的演示、布置作业、巡视辅导、课堂小结等环节的衔接与组织串联,以及各环节所用时间的分配。教学效果分析包括记录教学情况、自我评估、学生和各方面的反馈意见等。备注属记录备忘或补遗等。


教案Jiaoan

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在教师对教材作了研究、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教案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具及课后记录等项。根据教师的教龄与教学经验,教案的详略因人而宜。教案完成后,还要不断地熟悉教材、教案。做到上课时胸中有数,得心应手。

教案

又称“课时计划”。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内容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进程、每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题和时间分配等。


教案

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引起人民反抗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派遣大批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进行非法活动。他们刺探情报,包揽诉讼,强占土地,挑起纠纷,从而激起公愤,导致被欺压群众起来捣毁教堂、冲击传教士。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分散的反帝斗争,随着形势发展,有些地方发生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更发展为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

教案

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加紧对中国侵略,引起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据,进入内地进行非法活动: 教士刺探情报,反对中国习俗,侵占庙宇,强买土地建堂,包揽诉讼,曲庇教士,挑拨非教徒与教徒的纠纷,从而引起民愤。不满外国教会剥削、压迫的群众和受到侵害的官绅便起来攻击洋教堂,惩制有民愤的教士,收回被侵占的财产。帝国主义列强则向清政府提出道歉、赔款、惩办等无礼要求。甚至要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战争。迫于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和军事压力,清政府向帝国主义道歉、赔偿; 对人民勒索罚款,残酷镇压。1856年到1899年,发生教案三百多起。如广西西林教案(1856),四川酉阳教案 (1869),天津教案 (1870),云南浪穹教案 (1883),山东巨野教案 (1897)等。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的分散的反帝斗争,以士绅为主体。随着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压力的加重,士大夫阶层陆续退出斗争。人民的斗争规模却愈来愈大,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