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教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教案Jiaoan也称课时计划。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编写教案一般包括以下步骤:深入研究教材,弄清教材的逻辑结构、重点和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包括教学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及学生的一般发展目的;确定教学的具体步骤、课的结构;确定运用的教学方法、教具以及使用教具的方法;做好板书设计;写出课时计划等。教案内容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教案可以根据学科和教材的性质、教学目的和课的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教案分详略两种,视教师的经验而定。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新教师要写详细些。 教案Jiaoan将每一课的教学设计落实于纸面文字的备案材料。亦称课时计划。美术的课时教案,一般是以学生用1—2课时完成一个作业的教学任务来设计的。完整的美术教案,一般包括:班级、课题、授课时间、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作业要求、教学过程(❶组织教学 教案Jiaoan是教师上课的依据。是在教师对教材作了研究、参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为完成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在备课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教案包括:课题、课时、课型、教学目的、教材分析、教学过程、教具及课后记录等项。根据教师的教龄与教学经验,教案的详略因人而宜。教案完成后,还要不断地熟悉教材、教案。做到上课时胸中有数,得心应手。 教案又称“课时计划”。以课时为单位编制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内容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教学目的、授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进程、每一部分教材的主要内容、教学方法、教具、作业题和时间分配等。 教案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引起人民反抗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欧美列强派遣大批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进行非法活动。他们刺探情报,包揽诉讼,强占土地,挑起纠纷,从而激起公愤,导致被欺压群众起来捣毁教堂、冲击传教士。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分散的反帝斗争,随着形势发展,有些地方发生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更发展为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 教案19世纪下半叶,帝国主义利用宗教加紧对中国侵略,引起人民反抗而酿成的案件。鸦片战争后,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依据,进入内地进行非法活动: 教士刺探情报,反对中国习俗,侵占庙宇,强买土地建堂,包揽诉讼,曲庇教士,挑拨非教徒与教徒的纠纷,从而引起民愤。不满外国教会剥削、压迫的群众和受到侵害的官绅便起来攻击洋教堂,惩制有民愤的教士,收回被侵占的财产。帝国主义列强则向清政府提出道歉、赔款、惩办等无礼要求。甚至要以此为借口挑起侵略战争。迫于外国侵略者的政治和军事压力,清政府向帝国主义道歉、赔偿; 对人民勒索罚款,残酷镇压。1856年到1899年,发生教案三百多起。如广西西林教案(1856),四川酉阳教案 (1869),天津教案 (1870),云南浪穹教案 (1883),山东巨野教案 (1897)等。初期教案多表现为各地人民的分散的反帝斗争,以士绅为主体。随着帝国主义和清政府压力的加重,士大夫阶层陆续退出斗争。人民的斗争规模却愈来愈大,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由会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到1900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义和团运动。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