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散氏盘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散氏盘

西周中晚期青铜器。因铭文中有“散氏”而得名。也称矢(ze)人盘。清乾隆初年出土于陕西凤翔。盘高20.6、口径54.6厘米; 铭文357字,记载矢人把大片土地移付给散氏的情况以及盟誓之事,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现存于台湾省台北市。

散氏盘

又称“散盘”。周代青铜器。器腹有铭文19行,共357字。文字浑厚朴茂,结体错落多变,为金文书法精品。


散氏盘

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相传清乾隆年间出土于陕西凤翔县。通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腹内有铭文19行357字,是一篇完整的契约,记载核定土地径界及盟誓过程。是研究当时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现藏台湾省台北市。

散氏盘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时制作的青铜器,圆形,为盥洗器,通高20.6cm,直径54.6cm,重20kg。浅腹,左右两耳,高圈足。腹部饰龙纹,圈足饰兽面纹,庄重华丽。盘内底铸有铭文18行半,计350字,记载西周厉王时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土地纷争及划分土地的疆界范围等事,为西周金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及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传清乾隆年间陕西凤翔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

西周晚期青铜水器。亦名“散盘”。因铭文中有 “散氏” 而得名。据传清乾隆初年(1736年)出土于陕西省凤翔。通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深9.8厘米,重21.31千克。平沿,2附耳,高圈足。腹饰夔纹,间以3个兽首,圈足饰变形饕餮纹和窃曲纹。盘内底部有铭文357字,内容记述一项土地契约的签订过程。首先指出因矢国侵害了散国的土地,而付土地给散国以为赔偿,付与散氏的土地包括眉地之田和井邑之田。接着对田所在的具体位置、双方参加定界与盟誓的人名均作了详细记述。然后说明订约的时间和盟誓的内容。周王朝中管理诉讼的王臣也参加盟誓,以为佐证。此器为研究西周晚期的土地制度提供了重要史料。现存台湾省台北市。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