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敦煌文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敦煌文学敦煌石窟发现的诗、歌辞、赋、话本、变文、讲经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作品的总称。除极少数外,均不见于石窟发掘前编定的作品集; 即或有者,也多有或大或小的差异。从二、三十年代以来,一般按狭义文学观念,只将诗文、歌赋、话本、变文、词文、俚曲等列入。80年代以后,也有人将其范围逐渐扩大,连表、疏、状、牒、偈、赞、修道文、燃灯文、礼佛文等各种应用文全囊括于其中。就其产生的时代而言,大致在唐五代。作者署名者极少,绝大多数佚名或来自民间。依据署名和未署名作品的内容等方面推测,作者包括文人,官吏、乐工、歌伎、武士、僧人、道士、商贾、医生等各类人。敦煌文学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诸如政治风云、边塞烽烟、民情风俗、宗教活动、征人远戍、义士豪情、商贾贸易、游子乡情、思妇忧怨、佛子虔诚、富者骄态、贫者呻吟,不一而足,包罗万象。它用多角度、多视点摄取广阔的社会生活镜头,合成了一幅五光十色、辉煌灿烂的历史画卷,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价值。它是我们了解、认识历史的一面镜子; 也是研究历史、民族、文化、宗教等的珍贵资料。它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代文学的基础上创造了曲辞、词文、俗赋变文、话本等文学体裁,为文学样式的发展开拓了新路,为宋元以后的讲唱文学、话本小说、戏剧等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敦煌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文学史研究对象之一,也是敦煌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敦煌文学顾问:周绍良,主编:颜廷亮,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本书对敦煌文学作出与前不同的界定,即1敦煌文学不仅包括俗文学(民间文学),还包括雅文学 (传统文学); (2)突出了乡土文学(边疆文学)在其内容和范围中的地位;(3)强调了寺庙文学,特别是其中具有文学色彩的应用性文字不可或缺;(4)解除了对其内容和范围所作的时间限制,把凡是敦煌遗书中独存的文学作品,无论产生于唐五代宋初或者先唐, 都一概包括到敦煌文学之中。在文学体裁方面,该书将其文学作品按文体归纳为27类,即1. 表、疏;2. 书、启;3.状、牒、帖;4. 书仪;5. 契约;6.传记(附行状);7. 杂记;8. 题跋; 9.论、说; 10. 文、录; 11. 偈、颂; 12.赞、箴; 13. 碑、铭; 14. 祭文; 15. 赋; 16. 诗歌;17.邈真赞; 18.词 (曲子词); 19.佛曲; 20.俚曲小调(民间曲词);21. 变文;22. 讲经文;23. 因缘;24. 小说;25.话本;26. 诗话;27. 词文。全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总说,对 “敦煌文学”概念的产生过程,对其内涵理解的发展过程,敦煌文学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分类等问题作了说明。第二部分,分论是对敦煌文学依类介绍存藏情况、文学价值、主要作品情况, 并从而说明确应归入敦煌文学的内容和范围之中的道理。第三部分为附录,系对10多年来我国敦煌文学研究的情况介绍。获1990年度 “中国图书奖”、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