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上官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上官体上官仪 (约608—664) 初唐诗人,字游韶,陕州陕县 (今属河南) 人,贞观时进士,官至秘书少监兼弘文馆学士,唐高宗时位居丞相,是一位深受唐太宗、高宗宠幸的御用文人。麟德 (664—665) 时,坐事下狱死。上官仪擅写五言诗,工整雅致,但内容大多为应诏酬唱之作。诗风 “绮错婉媚”,非常适应当时宫廷宴饮聚会吟唱的需要,士大夫们纷纷仿效,称为 “上官体”,以至一度成为初唐诗风的主流,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不良的影响。但上官仪在诗体趋向格律化方面发展作过重大的贡献。他将六朝以来诗歌的对偶作法作了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提出了 “六对” “八对”,严格规范作诗的方法; 他提出的各以名物、声韵、造句、寓意等类相对,利用汉字特点使诗歌进一步程式化,无疑对律诗的形成起了促进的作用。所以上官仪的诗歌写作虽为宫廷诗歌服务,代表了当时宫廷诗人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但从诗歌发展史方面来看,不应该全部抹煞。上官体中也有较好的作品,如上官仪任丞相时所作的《入朝洛堤步月》 (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意境、情调都不高,但音韵清亮,谐律上口,而且巧于构思,善于用事,精心修辞,是历来传诵的名篇。上官仪诗作原集已佚,《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上官体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旧唐书·上官仪传》: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上官体初唐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上官仪(约608~664),字游韶,陕州 (今河南陕县)人。太宗、高宗二帝的宠臣。其诗多为奉和应制之作,而且绮错婉媚,承袭齐梁余风。时人纷纷模拟仿效,称之为上官体。上官仪又有“六对”、“八对”之说,强调对仗严整、声律协调,这对唐代律诗形式的定型和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