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夙夜警戒曰敬,善合法典曰敬。”蔡邕《独断·帝谥》曰: “夙兴夜寐曰敬。”郑樵《通志·谥略》把“敬”列为上谥。历朝谥“敬” 的君主有齐王敬仲、赵敬侯、武同肃祖章敬皇帝等等。

敬Jing

中国古代伦理思想范畴,最初指谨慎、严肃、认真、努力等意思,后来引伸为恭敬、尊敬。阮元在《研经室续集·释敬》中说:“警从敬得声得义,故《释名》曰:‘敬,警也,恒自肃警也’,此训最先最确,盖敬者言终日常自隶警,不敢怠逸放纵也”。在春秋时期,“敬”已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引起普遍重视。“孝、敬、忠、信为吉德。”(《左传·文公十八年》)“吾闻之羊舌大夫曰: ‘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迁为敬,敬顺所安为孝。”(《国语·晋语》一)儒家继承并发挥了这一道德观念。孔子在《论语》中把“敬”作为一种道德准则而大力提倡,“子谓子产: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 其养民也惠, 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孔子把敬和恭、惠、义等作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并列,要求人们遵守,并认为做到了恭、敬、忠也就达到了 “仁”的要求。“敬”在这里是恭敬、谦逊、严肃认真等意思。《大学》: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 把 “敬” 作为臣事君的一种美德。“敬”作为臣德,后来逐渐为 “忠”所取代。宋理学家则把 “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方法而加以提倡, 又称“主敬”。北宋程颐说: “敬是持己之道。”( 《遗书》卷十八)即使自己思想专一而不涣散,不为外物所干扰。他说这样持久地涵养,“天理自然明”。南宋朱熹更详细地论敬,他说:“敬只是此心自做主宰处。”(《语类》卷十二)指自我抑制自己, 自己主宰自己。他认为: “若主敬致知,交相为助,则自无此敬奂。”(《答张敬夫》)意思是说把自我抑制的道德修养和求知活动结合起来,人就不会受蒙蔽亦不会再有缺点了。强调“敬”的重要性: “敬字工夫, 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 不可顷刻间断 ”提倡 “居敬穷理”的修养方法。

中国古代道德范畴。西周初期周公提出。《书·康诰》说:“恫乃身,敬哉!”“往哉,封,勿替敬”。春秋时用指臣德, 《诗·周颂·臣工》:“嗟嗟臣工,敬尔在公。”《国语·晋语》:“吾闻之羊舌大夫曰: ‘事君以敬,事父以孝。’受命不迁为敬,敬顺所安为孝。”又确定为美德之一,《左传》文公18年:“孝、敬、忠、信,为吉德。”孔子也以此为儒家诸美德之一,认为是君子之道的一项。孔子说:“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论语·公冶长》)子路问君子,孔子说:“修己以敬。”(《论语·宪问》)又是实行仁的道德项目之一,樊迟问仁,孔子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敬事,指严肃不放逸地处理事情。 《大学》定为人臣之德,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易传·文言》发挥孔子修敬思想,提出敬义内外的涵养观,提出:“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直,指矫正。宋儒重敬。程颐认为,敬是美德之一,他说:“敬只是持己之道。”(《二程遗书》卷18)持己之道即“主一”,指注意力高度集中无它适。他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语子》15)又认为敬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功夫。他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遗书》卷18)道德修养中的“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之,自然天理明。”(《语录》15)朱熹发挥这一思想,并给予它以首义的地位。他说:“敬字二夫,乃圣门第一义,彻头彻尾,不可顷刻间断。”(《朱子语录》卷12)认为敬以静为根据,“敬字工夫,贯动静而必以静为本。”(《答张敬夫》)提出死敬活敬之说:“敬有死敬,有活敬。若只守着主一之敬,遇事不济之以义,辨其是非,则不活。”(《朱子语类》卷12)他还发挥《学记》“敬业乐群”的观点,提出“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近人梁启超作《敬业》文以启青年,影响颇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