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镜秘府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文镜秘府论古代文论史料。日僧遍照金刚(774—835)撰。六卷。作者法号遍照金刚,俗姓佐伯,名空海。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与中国僧徒、诗人交往甚密。对佛学以及文学、语言、书画均有研究。回国后应日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从中国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等书编纂而成此书。主要讲述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 也涉及创作理论。所引之书,今多失传,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史料。如论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等,对研究六朝至唐代古近体诗律学、文学批评、修辞学均有参考价值,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五年校点本。 文镜秘府论理论批评论集。六卷。日本僧人遍照金刚编纂。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死后追尊为弘法大师。他自幼研读汉学,喜好佛理,兼习辞章。日本桓武天皇延历二十三年(804,当唐德宗贞元二十年),随遣唐使来华留学三年,于攻读佛学之余,尤留意于文学与文学理论。回国以后,将所携带的文学理论著作,如崔融《新唐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议》,以及其他一些今已佚名之作,以类相从,编为一集,名《文镜秘府论》,分为“天”、“地”、“东”、“南”、“西”、“北”六卷。 《文镜秘府论》古代写作学著作。日僧遍照金刚(即空海、弘法大师)编著。所引录我国古代诗论著作多已早佚,而赖以此书得存于世者,弥足珍贵。此书分天地东西南北六册。阐发理论有精到创见之处,诗文也均作涉及。如说“作文章,但多立意。……思若不来,即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作也”,“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所作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等论述,对后人研究文章作法很有启发。此书论修辞的辞格,有十二种之多,如映衬、示现、复迭、双关、婉转、借代、对偶、警策、摹状、回文、析字、引用等,比《文心雕龙》、《史通》所论还要多,而且均作定义、说明和例析。对中国修辞学影响和贡献比较大。此书有日本《东方文化丛书》影印古钞本及讲谈社校印本,日本小西甚一《文镜秘府论考》。又有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点本。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