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斋戒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斋戒

伊斯兰教“天命五功”之一。是阿拉伯语的意译,音译为“索姆”。每年希吉拉历九月为“斋月”,为期一个月,以望见新月决定起止,每日 “鸡鸣而食,星灿始开”,白天不能饮食。伊斯兰教认为,斋戒的目的在于“止食色以谨嗜欲”,在斋戒期间,断绝一切尘情,抑制个人欲望,以“习主清净,相近于真主”。“斋戒”属天命,但如有特殊情况,如重病,妇女行经产后,哺乳,妊娠,年迈体弱等则可施舍补赎或在斋月以外还补。然而一般仍以坚持斋戒为善,因为在这种艰难情况下坚持斋戒可以获得安拉成倍的报偿。

斋戒

古代一种修持方法。沐浴更衣,澄心静虑,不饮酒吃荤。《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子欲学道,清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

斋戒

古代祭祀之前整洁身心,以示虔敬的礼仪。斋戒时日的长短,通常与祭祀典礼的规格成正比,大祀的斋戒日期长,中祀则相对短一些。历代王朝关于斋戒时日的限制各不相同。但一致的是,斋戒是要使祭礼者抛弃尘俗,洁净身心,集思于一意,因而历代王朝关于斋戒的禁律很多。如清代“常雩”仪式前的斋戒: 斋前御制誓戒,颁布于朝,约束群臣,其辞曰: “朕恭祀皇天上帝,祗秩常雩,惟尔群臣,其蠲乃心,齐乃志,各扬其职,或敢不其,国有常刑,钦哉勿怠。”斋期三日。皇帝前二日在紫禁城斋宫,第三天于天坛斋宫至斋。陪祀王公在本府第,百官在本部院衙门斋宿,都察院派官至斋所察典。斋戒期间,“不理刑名,不办事,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不吊丧,不饮酒,不食葱韭蒜,不祈祷,不报祭,不祭墓”。

斋戒

阿拉伯文Sawn的意译。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为“斋功”。指全体穆斯林必须在斋月(伊斯兰教9月)封斋1月,即每天从黎明到日落禁止一切饮食和房事。

斋戒

(一)中国古人祭祀之前,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示诚意的行动。(二)道教修行方法之一。即通过设供斋、节食斋、心斋等形式,齐整三业:外不染尘垢;内五脏清虚;降真致神,与道合真。达到积德解愆,和神保寿,夷心静然的目的。《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斋戒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子欲学道,清斋奉戒,念念正真,邪妄自泯。”(三)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斋功”。伊斯兰教规定每年该教教历第9月为斋月,信徒在斋月要严格斋戒,即每天从黎明前的“封斋饭”到日落后的“开斋饭”之间,禁绝一切饮食和房事,只许一心想着真主安拉和“后世”。其间,病人、旅人及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妇女可以延缓补斋或以施舍补赎。除此之外,伊斯兰教还有其他斋戒,如“圣行斋”、 “副功斋”。伊斯兰教认为,斋戒是教徒的一种善功,象征着内心负疚的穆斯林向安拉忏悔和赎罪。

斋戒

满族祭祀习俗。民间举行萨满祭祀大祭前3天,主人率众男致斋于外,主妇率众女致斋于内,沐浴更衣,饮酒不得致乱,不得食肉茹荤,不吊丧,不问病,不作乐,不与一切凶秽之事。

斋戒

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亦称“斋功”。俗称“封斋”、“闭斋”、“把斋”等。阿拉伯语“索姆”的意译。新疆地区通用突厥语的穆斯林亦以波斯语“肉孜”称之。《古兰经》说:“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穆罕默德据此将伊斯兰教历9月(莱麦丹月)定为斋月。伊斯兰教教法规定,凡身体健康、理智健全的成年男女穆斯林,斋月期间必须封斋,每日自日升前到日落,禁绝一切饮食和房事及任何非礼行为,并保持身心洁净。斋月中因病、旅行、哺乳等不能封斋者,以后必须根据自身情况补斋或以施舍补赎。

斋戒

满族祭祀习俗。举行萨满祭祀大祭前3天,主人率众男致斋于外,主妇率众女致斋于内,沐浴更衣,饮酒不得致乱,不得食肉茹荤,不吊丧,不问病,不予一切凶秽之事。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