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民报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79 新民报

1929年9月9日在南京创刊。陈铭德任社长兼总经理。吴竹似、张友鸾等先后任总经理。标榜持超政治态度,坚持代民众之言。1937年抗战后迁往四川,先后在重庆、成都出日刊、晚刊。宣传抗日,趋向进步。抗战胜利后,发展成为拥有5个分社、8种日刊、晚刊的全国性报纸企业。解放战争时期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新民晚报》继续出版至今,赵超构等任总编辑。其间1966年8月23日起曾用 《上海晚报》名称,1967年2月6日至1981年12月曾停刊,该报在编排方面具有内容丰富、短小精粹、贴近生活等独特风格。

《新民报》

左翼文化名人参与、抗日色彩鲜明的报纸。陈铭德等人1929年9月在南京创办,1938年1月15日迁重庆出版。日出4开8版,1941年11月增出晚刊,期发数最多时达4万份。后该报成都版、上海版、北平版创刊,南京版复刊,发展成为南京、重庆、上海、北平、成都5社8版的庞大报系。业务核心是后来被誉为 “三张一赵” 的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赵超构和罗承烈任总主笔的言论班子。副刊各具特色,主持人则是当时 “左联” 知名作家和艺术家。制定 “中间偏左” 的编辑方针 (即在国民党统治区跟共产党走)。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共产党主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为民立言,使报纸得以逐渐发展壮大。1944年连载赵超构的 《延安一月》,1945年10月首发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咏雪》,受到读者普遍欢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该报反对内战、独裁,支持爱国民主运动,受到国民党当局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版1950年4月停刊,重庆版1952年1月停刊,在上海留有 《新民晚报》。

新民报

1938年3月创刊于威海,侵威日军利用《黄海潮》报的人员和设备出版《威海卫新民报》。1945年8月停刊。社长是日本人板桥重雄。该报主要宣传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除在本地及外埠发行外,也远销日本、朝鲜。为周6刊,星期日及例假日休刊,对开4版,发行600—1000份。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