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新行为主义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新行为主义20世纪30年代后,继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之后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托尔曼、赫尔、葛斯理等人。他们都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但他们对行为的解释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托尔曼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即大脑;他还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并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赫尔提出假设——演绎方法,还提出内驱力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最有影响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强调行为反应后的强化作用的重要性,并设计了斯金纳箱进行研究。他试图把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主张改变强化依赖关系就能改变行为,据此设计了程序教学技术。他的理论还被用于矫治行为不良。 新行为主义xin xingwei zhuyi20世纪30年代后在早期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产生原因有二: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