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新行为主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新行为主义

20世纪30年代后,继华生创立的行为主义之后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托尔曼、赫尔、葛斯理等人。他们都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但他们对行为的解释及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托尔曼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中介变量,即大脑;他还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的,并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赫尔提出假设——演绎方法,还提出内驱力在动物行为中的作用。最有影响的是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他强调行为反应后的强化作用的重要性,并设计了斯金纳箱进行研究。他试图把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主张改变强化依赖关系就能改变行为,据此设计了程序教学技术。他的理论还被用于矫治行为不良。

新行为主义xin xingwei zhuyi

20世纪30年代后在早期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产生原因有二:
❶因早期行为主义坚持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引起了不少非难和反对。
❷因30年代后出现了美国P·布里曼的物理学操作化观点、M·施里克和R·卡尔纳普等人的维也纳集体的操作实证论(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动物心理研究的一般操作方法,这三条思想路线汇合成一股操作主义思潮渗入心理学。一批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只要用科学的操作来规定心理学上一些术语的意义,使心理学体系建立在客观的实验操作基础上,就可以减少许多无谓的争论。主要代表人物有E·托尔曼、C·赫尔和B·F·斯金纳。尽管他们都保持着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但他们的理论体系却不是完全一致。托尔曼自称自己的体系是为目的行为主义。在他看来,有机体又不是单纯地对刺激做出反应,它的行为总是趋向或避开一个目标。赫尔坚决主张动物和人的适应性行为从根本上说是物理的,而非心理的。他特别赞赏欧几里德和牛顿等人关于数学和物理的演绎系统,并把它作为模型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和形式化的行为系统,这就是他创导的假设——演绎系统。在其行为理论体系中涉及认知问题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零星期待目标反应。斯金纳是一位严格的行为主义者,他在许多主要方面都坚持着J·B·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立场,一生致力于有机体的反应研究,认为行为科学家的任务就是在实验者所控制的刺激条件和有机的反应之间建立函数的关系。新行为主义的理论结构和实验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变得更精确和专门化,但从50年代起,它遇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两方面的严重挑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