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方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方腊?—1121北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西)人,一说原籍歙州(今安徽歙县),家有漆林,一说雇工出身。徽宗时于睦州一带利用明教秘密酝酿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秋,在青溪县揭竿起义,以诛朱勔为名,誓师漆园,自号“圣公”,建元“永乐”,设官分职,以巾饰为标志,自红巾以上分六等。教徒兰溪朱言、吴邦,剡县(今浙江嵊县)裘日新(即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今浙江湖州)陆行儿,缙云陈箍桶、霍成富等率众响应。时两浙久苦花石之扰,附者日众。攻破睦、歙、杭、处、衢、婺等七州四十八县,众达数十万人。起义军所至杀官吏,焚官舍、府库,东南震动。宋廷多次招降,他不为所动。拟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统一中国。三年正月,宋以童贯为宣抚使,发抗辽兵十五万前往镇压。四月,青溪失守,他退守帮源洞和梓桐洞,后因腹背受敌,洞破被俘。八月,于汴京(今河南开封)就义。余部由吕师囊统率,坚持斗争。 方腊?—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领袖。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一说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宋徽宗时蔡京、童贯等奸佞专权,统治阶级生活穷奢极侈,滥增捐税,江浙地区遭受花石纲的掠夺,阶级矛盾激化。方腊利用摩尼教组织群众,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以“诛朱勔”为号召,发动起义,建立政权,自号“圣公”,年号永乐。三月之内,连占睦、歙、杭、婺、衢、处六州52县,起义人数达百万,东南大震。徽宗遣童贯率兵15万南下镇压。次年二月,杭州失守,形势逆转,义军主力退守青溪帮源洞。四月,方腊战败被俘,八月在汴京就义。余部坚持斗争到宣和四年(1122年)夏秋间失败。 方腊?~1121旧名朕。出身贫苦,以种田和箍桶为业,曾到浙江青溪县(今淳安)帮工。因不堪花石纲之扰,利用明教组织发动饥民“仗义而行”。宋宣和二年(1120)秋,在浙江青溪漆园(今淳安叶家村洞源)中誓师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建立农民政权。同年十一月下旬在青溪、息坑全歼两浙都督蔡遵、颜坦所部5000余人。十二月二日集中2万人马攻克睦州,旋又连克歙县、休宁、杭州。半年内攻占6州52县。宋王朝派童贯率15万军队镇压,义军因兵力分散、又因洪载等人叛变,接连失利,杭州、青溪相继失守,后退守帮源洞。三年四月下旬,宋军攻入帮源,因叛徒告密,方腊等义军将领被俘,八月在汴京就义。余部在吕师襄等人领导下转战温州、台州等地,直至次年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