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日常语言哲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日常语言哲学richang yuyan zhexue,Philosophy of ordi-naryLanguage

即语言分析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分析哲学的一个主要支派。它研究如何通过对日常语言的分析消除哲学中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为英国哲学家G·E·摩尔和L·维特根斯坦所创始。5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国。日常语言哲学中又有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之分,但在基本观点上他们是一致的。他们反对逻辑经验主义关于日常语言不精确、容易引起哲学混乱的观点,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是完善的,问题在哲学家使用日常语言时违背了正确的用法,通过日常语言的分析,就能治愈哲学的痼疾,因此没有必要制造人工语言以取代日常语言。形而上学命题虽然荒谬,但它有启发性,哲学家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概念系统结构。哲学应研究日常语言本身的细节和与认识有关词汇的日常用法。
60年代后,日常语言哲学转向研究概念的系统性,强调对问题作全面考察,揭示概念结构的最一般特征。但他们的传统观点,如语言分析、意义理论、语言行为理论等仍有一定影响。

日常语言哲学

分析哲学的一个派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于英国。摩尔是这一学派的先驱,后期维特根斯坦阐述了这一学派的基本主张,以奥斯汀(John Lang Shaw Austin,1911—1960)、赖尔、斯特劳森(Peter Frederick Strawson 1911—)等为代表的牛津学派则对这些主张做了充分发挥和运用。他们一致认为,哲学研究应从研究日常语言的用法着手,传统哲学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混淆了日常语言的涵义,因此,消除哲学的误解和混乱并不需要象维也纳学派所主张的那样用形式化的人工语言来代替日常语言,而只需澄清它们的意义,并按日常约定的方式来使用。他们都强调,语言是一种活动,语词的意义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获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