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日月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日月山古山名。原名赤岭,文成公主进藏路过此山,摔碎唐太宗亲赐日月宝镜,故改称日月山。《元史·宪宗纪》:蒙古孛儿只斤蒙哥四年(1254),“祭天于日月山”,即此。今仍用此名。位于青海省湟水之南,青海湖之东,正当青藏公路。公路所过垭口,海拔3520米。山上有30年代所立刻有“日月山”三字的石碑。1984年,在垭口两边修建了日亭和月亭。 日月山从西宁沿青藏公路西行90公里,就到了日月山。日月山海拔3500米,由于山顶有红色岩石裸露,所以又称赤岭。据传说当年文成公主奉命和亲,在离开长安赴西藏的途中,经过此山攀到山顶以后,思绪万千,便把唐太宗及皇后赐予她的“日月宝镜”拿来照,却什么也看不见。于是,气愤之下,将宝镜弃于山上,故而得名“日月山”。日月山东有肥沃的湟水谷地农耕文化区,西有青海湖盆地放牧文化区。除此外,日月山还曾是丝绸之路羌中道和唐蕃古道的咽喉重地。在734年,大唐曾与吐蕃在此划界立碑,定点进行茶马交易,确立其为边防关隘,修过石宝城,留下许多文化名胜区。 日月山位于青海湖风景名胜区东部,略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90公里,海拔一般约4000米,是青海湖与湟水流域的分水岭,自古山东为耕稼社会,山西为游牧部落,气候地势划然为二,故史称“草原门户”、“西海屏风”,民谚有“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之说。阿勒大湾山(海拔4455米)与野牛山(4832米)之间,是日月山口,海拔约3470米,是第三纪橘红色砂砾岩组成的夷平面,并有薄层山麓堆积覆盖,“赤岭”别称缘此。历来为内地赴西藏大道咽喉,青藏公路即通过这里。西麓倒淌河镇是青藏与青川公路(西宁至马尼干戈)分岔处。《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可见日月山得名之早。然而这并不妨碍美丽传说流传。有云文成公主进藏途经于此,西望草原无际,东顾梯田接天,与长安风物迥异,倍觉伤情,驻马徘徊。吐蕃迎亲使禄东赞非常机警,呈上石制日月之镜。公主见之,以为父母以石示“实”,于是抛镜山下,毅然西行,山因名日月。山下倒淌河,也随文成公主而西。民谣:“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即咏此故事。 日月山黄河与湟水的分水岭。属祁连山脉。位于青海省青海湖东南。主峰在湟源县南,向东在黄河与湟水之间延伸。湟水、黄河谷地海拔较低,约2000米~3000米,黄土广布,流水侵蚀作用较强,阶地发育。日月山东延部分又称“拉脊山”,在青海省东部西宁市与贵德县之间,近东西走向,平均海拔3500米。山上有针叶林分布。相传大禹导河始于此。 日月山口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