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代碑碣制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代碑碣制

明代官员死亡后坟前立碑的制度。《明史·礼志十四》: “碑碣: 明初,文武大臣薨逝,例请于上,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惟太祖时中山王徐达、成祖时荣国公姚广孝及弘治中昌国公张峦治先茔,皆出御笔。其制,自洪武三年 (公元1370年) 定。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五年复详定其制。功臣殁后封王,螭首高3尺2寸,碑身高9尺,广3尺6寸,龟趺高3尺8寸。一品螭首,二品麟风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至七品方趺。首视功臣殁后封王者,递杀2寸,至1尺8寸止。碑身递杀5寸,至5尺5寸止。其广递杀2寸,至2尺2寸止。趺递杀2寸,至2尺4寸止。”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