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实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实录Mingshilu

书名。明代官修的编年体史料长编。原称 《大明实录》, 俗称 《皇明实录》。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命令建立比较完备的保存官方档案的制度。老皇帝死后,新皇帝即位,即命史官根据档案撰修前一皇帝的实录。实录修成,誊写两本,正本藏于宫内,嘉靖年间皇史宬建成后,实录正本改藏于此,实录副本则藏于内阁。有明一代的270年中,共修成太祖至熹宗13期实录,记载了15位皇帝的事迹。洪武实录257卷(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校印本,系据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缩微卷影印,下同),太宗(成祖)实录274卷,仁宗实录10卷,宣宋实录115卷,英宗实录361卷,宪宗实录293卷,孝宗实录224卷,武宗实录197卷,世宗实录266卷,穆宗实录70卷,神宗实录596卷,光宗实录8卷,熹宗实录87卷,共3045卷。另有《崇祯实录》17卷是清初修《明史》时补辑的。《明实录》篇幅庞大,其体例仿往代实录,经年纬月,将当时的各项政治设施、军事行动、经济措施、文化教育状况、自然灾祥、社会现状及帝王的婚丧喜庆、生子命名、祭祀、营造等事,都予记载。至于诏令奏议、百司重要案牍、大臣生平事迹等,也加选载,保存了大量明代史料。所记史事虽多曲笔和饰讳之处,但是有的部分史料价值极高,如清修《明史》,对清代祖先事迹隐讳不书,《明实录》却直书不讳。《明实录》今有影印本流传。现存各地藏本卷帙互有出入,内容间有详略。1940年影印的前南京国学图书馆藏抄本,共2952卷,凡500册,其中有不少错字、漏字。

明实录

编年体明历朝史料长编。原称《大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二千九百二十五卷。明代官修。包括自明太祖至明熹宗共十五朝十三部,其中建文朝附于《太祖实录》,景泰朝附于《英宗实录》,另附后人补辑的《崇祯实录》一部。各朝实录卷数如下:太祖洪武朝二百五十七卷,太宗永乐朝一百三十卷,仁宗洪熙朝十卷,宣宗宣德朝一百十五卷,英宗正统、天顺朝三百六十一卷,宪宗成化朝二百九十三卷,孝宗弘治朝二百二十四卷,武宗正德朝一百九十七卷,世宗嘉靖朝五百六十六卷,穆宗隆庆朝七十卷,神宗万历朝五百九十六卷,光宗泰昌朝无卷数,熹宗天启朝七十九卷以后无卷数,思宗崇祯朝十七卷。
“实录”之名,最早见于《隋书·经籍志》著录周兴嗣《梁皇帝实录》。从唐设史馆开始,每一新君即位,都要敕令史臣依据前一皇帝的起居注、时政记、日录等书,重新纂修编年体的实录,以后遂成定制。唐、五代、宋、辽、金、元诸朝实录今大都亡佚,唐仅存《顺宗实录》,宋仅存《太宗实录》残本,比较完整的是明、清两代的实录。明沿旧制,凡新君即位,即命史官纂修先君实录,以勋臣充监修官,阁臣充总裁官。实录撰成后,照例誊录正副两本,正本嘉靖以前藏内府,嘉靖十三年(1534)建皇史宬,贮于其中,外人不可得见,副本藏内阁,掌于翰林院典籍,并将底稿焚毁,以示禁密。然修实录时,必取前朝实录副本为参校,因此阁臣、史官得以私抄,万历中稍稍传写流布于外,缙绅之家往往传抄,如顾炎武、万斯同等皆见过明代实录。
《明实录》编纂体例采取编年附传的方法,以年月日编比史事,在大臣卒下附其小传。其所载内容繁富,举凡政治、军事、经济设施,帝王婚丧、生子命名、祭祀、营造、灾祥等,以及诏令奏议、百司案牍、大臣生平事迹,都予记录、选载。由于所记史事都有宫廷和各部档案作为依据,故其中虽多曲笔和讳饰之处,但它的史料价值要比一般记载为高。如清修《明史》,凡涉及清朝祖先的史实,都隐讳不书,但《明实录》对边疆少数民数,尚能据事直书,材料较《明史》为胜。清初史学家万斯同读过明代诸家纪事之书,认为大都“牴牾疏漏,无一足满意者”,而实录“虽是非未可尽信,而一朝之行事,暨群工之章奏,实可信不诬”(《石园文集·寄范笔山书》)。故对明史研究学来说,此书是有重要史料价值的基本史籍。当然,《明实录》也带有官修史书的通病。明代皇帝对文化采取严控政策,一些史官阿附权势,好恶任情,是非颠倒,均导致实录记载失实。李建泰在《名山藏序》中就批评其“止书美而不书刺,书利而不书弊,书朝而不书野,书显而不书微”。特别是新旧君换代之际,一些非法夺位的皇帝,为掩饰恶迹,史臣所撰前朝实录,更多有讳饰曲笔。如《太祖实录》修过三次,第一次为建文时所修,明成祖永乐时又两次重修,将“其有碍于燕(指明成祖)者,悉裁革”(《罪惟录·艺文志》),修改的目的在于预示太祖原打算传位给成祖,而非建文帝。明成祖为之甚至不惜否认自己生身母亲,而强认马皇后为生母。如此一改再改,结果越改越失真。
传世者为传抄本,几种抄本卷帙互有出入,内容也有详略,其中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最为完善,系原内阁副本,但内缺天启四年(1624)十二卷及七年六月一卷。所缺原因,系清初诏修明史,明降臣冯铨任总裁,因其丑行载于天启四年实录,遂私窃销毁。1940年梁鸿志据江苏国学图书馆所藏本影印《明实录》,但错字脱字不少。1961年以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以北京图书馆藏本显微胶卷陆续影印,并附有校勘记,又附刊原本所缺之《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等及部分皇帝宝训,为今日所见最全之本。

明实录

书名。原称《大明实录》。俗称《皇明实录》。明胡广等历朝史官撰修。明王朝建立后,于洪武五年 (1372) 开始建立完备的官方档案保存制度。规定: 收藏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把皇帝颁发的诏令和朝廷及地方大臣上奏的表章按会要体例编成类书保存。一俟新皇帝即位,就任命史官依据这些材料撰修前一个皇帝的实录。因此《明实录》前后修成十五朝实录,凡2925卷,记载了从太祖至熹宗历朝皇帝的事迹,为编年体史料长编。其具体情况是: 《太祖实录》257卷,董伦等初修。解缙等重修。胡广等复修。万历时附建文帝一至四年事。《成祖实录》130卷,杨士奇等修。《仁宗实录》10卷,蹇义等修。《宣宗实录》 115卷,杨士奇等修。《英宗实录》361,陈文修等修。附景泰帝事迹。《宪宗实录》293卷,刘吉等修。《孝宗实录》224卷,刘健、谢迁等修。焦芳续修。《武宗实录》 197卷,费宏等修。(《睿宗实录》50卷,费宏修。不居一朝之数) 《世宗实录》566卷,徐阶等修。张居正等续修。《穆宗实录》 70卷,张居正等修。《神宗实录》594卷,温体仁等修。《光宗实录》8卷,叶向高等修。霍维华改修。《熹宗实录》84卷,温体仁等修。《崇祯实录》 17卷,清代初期撰修《明史》时补辑,是书鸿篇巨制,内容繁杂,凡于政治、经济、军事、祭祀、灾祥以及宫廷中帝王的婚丧、生子命名、殿堂营造等巨细尽载卷中。诏令奏议、百司案牍、大臣生平事迹等亦加选载。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活动也据实直书,可补清修《明史》对清室祖先的史事俱隐讳不录的不足。《明实录》保存了丰富史料,其价值颇高,为研究明史所不可或缺。但其中也有溢美隐恶的曲笔。又经多人之手、多年撰成,而使内容庞杂、琐碎。明初禁令,一朝实录修成后,只有正副两本深藏宫中和内阁。万历年间,因要改小实录版式,全部实录重抄一遍,世间才渐渐流传大臣们私自抄出的节录本。现有北京图书馆藏原内阁副本,虽最为完善,亦惜有缺卷。南京图书馆藏传抄补辑本 (补 《崇祯实录》25卷),1940年出影印版,即是装成五百册的现通行本。另有台湾1961年本,据北京图书馆藏本的缩微胶卷影印,附《崇祯实录》和《崇祯长编》及一部分皇帝宝训,为迄今最全的的本子。

明实录Mingshilu

以皇帝为中心,记载明代十三朝史事的编年体史料长编。自汉代以下,史官记录皇帝的编年言行录,一般称之为“起居注”。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加以整理排比,撰成实录,是修撰国史以及日后修撰史书的主要依据。因此,“实录”实为一朝史料的总汇。明代十三朝的实录是今人能全部见到的两部“实录”之一,计有:太祖实录、成祖实录、仁宗实录、宣宗实录、英宗实录、宪宗实录、孝宗实录、武宗实录、睿宗实录(睿宗为世宗之父,系追尊为帝,虽纂修实录,但不居一朝之数。)世宗实录、穆宗实录、神宗实录、光宗实录、熹宗实录。因“实录”是每一帝王死后,下一朝群臣修纂,所以每代最后一朝皇帝均无实录。故《明实录》中无崇祯实录。后人曾补辑《崇祯实录》,附于《明实录》之中。“实录”系当代人编纂当代事,采用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内容丰富,史料价值很高。但是当代人编纂当代事,忌讳又很多,往往几经修改,致使一些事实失真,更有的被人为删削。如《太祖实录》,在永乐年间曾重修2次。《光宗实录》因阉党与东林党的政治斗争,也经修改,失实之处也很多。传世的《明实录》以北京图书馆所藏最为完善。1961年以后,台湾曾以北京图书馆藏本显微胶卷影印,又附刊《崇祯实录》、《崇祯长编》等,是当前《明实录》最完全的本子。

明实录

明代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包括太祖到熹宗共十五朝十三部(建文附于太祖,景泰附于英宗)。另有后人补辑《崇祯实录》十七卷。内容涉及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封建礼教及少数民族事务等各方面。因系当朝人奉敕修撰,故记事多避讳,亦有篡改,但史料丰富。流传各抄本卷帙互有出入,内容亦间有详略。北京图书馆藏本为原副本,最为完善。通行本为1940年影印江苏国学图书馆抄本,共二千九百二十五卷,装订五百册,其中建文朝附于成祖。台湾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自1961年后,以北京图书馆藏本显微胶卷陆续影印,附有较精之校勘,又附《崇祯实录》、《崇祯长编》及部分皇帝《宝训》.最为完全。

明实录

亦称《大明实录》、《皇明实录》。明朝官修编年体史料长编。自太祖到熹宗十三朝(建文附太祖, 景泰附英宗)均经修成。崇祯朝有后人补辑本十七卷。二千九百二十五卷。其中《太祖实录》二五七卷、《太宗实录》一三○卷、《仁宗实录》十卷、《宣宗实录》一一五卷、《英宗实录》三六一卷、《宪宗实录》二九三卷、《孝宗实录》二二四卷、《武宗实录》一九七卷、《世宗实录》五六六卷、《穆宗实录》七○卷、《神宗实录》五九四卷、《光宗实录》八卷、《熹宗实录》八四卷。实录保存有大量明代史料, 为研究明史和明代少数民族历史及其政治沿革和风俗习惯等的最重要史籍之一。《明史》、《明史稿》均据《明实录》, 参照其他史料写成。有1940年影印南京国学图书馆抄本。

《明实录》

明朝历代官修史书。记明朝15朝17个皇帝史实。全书共计13部,2909卷。共抄正副2份。计有太祖实录257卷,成祖实录130卷,仁宗实录10卷,宣宗实录115卷,英宗实录361卷,宪宗实录293卷,孝宗实录224卷,武宗实录197卷,睿宗实录50卷,世宗实录566卷,穆宗实录71卷,神宗实录594卷,光宗实录8卷,熹宗实录84卷。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4:3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