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2 春游三部合唱。李叔同词曲。作于1915年。歌曲通过游春,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复乐段,八六拍子,旋律轻柔跳荡。是我国较早的一首多声部音乐作品。 春游古称踏青,即春天去郊野游玩,这种民间习俗自古有之。《岁华记丽谱》曾提及:“郡人踏青游赏,散在四效。”魏晋时,每到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人们便到风景区或溪水之畔嬉乐,带着春食春酒,或席地野餐,或在河边“曲水流觞”相与为乐。“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此是杜甫笔下长安城郊曲江风景区游人踏青的盛景。另外宋代吴惟言的《苏堤清明记事》也写道:“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则更是生动具体地描绘出了当时春游踏青的迷人景色。在现代,春游可以是家人、朋友在春天进行的短距离郊游活动。春天草木萌动,一片青翠,空气清新,邀集家人或朋友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呼吸春天的新鲜空气,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春游可以与登山、拔河、打球等活动结合起来,也可骑自行车郊游,若举行野餐,则更有风味。 春游指在春天所进行的旅游。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气候温和适宜,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冰河解冻,鸟声啼啭,一切都显示出一种向上的勃勃生机。老年人在春季外出旅游,温暖的气候不仅使身体感到舒适,万物所透出的向上的生机,更使心情感到愉快。 春游chunyou传统岁时习俗。古时称踏青,流行于境内各地。泛指春天到野外游玩。此俗古已有之。《旧唐书·代宗纪》云:“(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时间起初在农历二三月间,后来都在清明节前后。届时,人们全家先往祖坟祭祀添土,然后结伴游览郊外胜景,并携带酒肴相聚饮。或头上簪柳、插柳、放风筝、打秋千,或骑马探花下名园。唐孙思邈《千金月令》:“三月三曰踏青。”杜甫《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宋代吴惟信《清明纪事》:“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至今民间仍很流行。 春游锡伯族西迁适值春天,自此,新疆锡伯族为纪念西迁壮举,二百多年来,一直以春游形式发扬祖先的精神。每年开春日暖花开季节,一家老小套上牛车、毛驴车,到野外野餐、采蘑菇、捡野菜,充分领略春光。年轻人骑上骏马,三五成群去郊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