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秋笔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春秋笔法chunqiubifa于叙事状物中,寓褒贬,别善恶,不作外露的评判,而让读者去潜心意会,以不得罪于当时而传示于后代。这是古已有之的一种写作技巧。此法因源于孔子所著《春秋》的行文而得名。 春秋笔法又称“一字褒贬”。指《春秋》中使用的文笔曲折而暗寓褒贬的一种传统笔法。因常见于史传,也称“史传笔法”。鲁迅《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说“(我)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就是指这种笔法。古代儒学者认为孔子修《春秋》在用字上颇见斟酌用心,能够“以一字为褒贬”(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而含有“微言大义”(《汉书·艺文志》),故又称“一字褒贬法”。可参见“一字褒贬”。 春秋笔法春秋:儒家经典之一,为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所记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迄鲁哀公14年(前481年)西狩获麟,计242年。《春秋》文字简短,相传寓有褒贬之意。因此,后世以文笔曲折,意含褒贬的文字称”春秋笔法。”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