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救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普救寺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东3公里的峨嵋塬头上。这里地势高敞,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这是一座千年古刹,中国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普救寺佛寺名。在山西永济县西北24里山岗上,与古蒲州城相邻。寺创建于唐武则天时 (684—704),原名西永清院。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叛乱,后汉主刘知远派大将郭威讨伐,围蒲州年余不克,城中百姓苦不堪言 寺僧献策 “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果破,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明嘉靖三十四年 (1555) 毁于地震。重建后1920年又毁于火,仅存三大土洞和寺前石坊、舍利塔。舍利塔 (俗称莺莺塔) 平面方形,十三层叠涩出檐,收分很小,犹存唐制。砖构中空,石击塔身中部,回声犹如蛙鸣。 普救寺唐代佛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城西北12千米处的黄土丘上,西临黄河。唐代武则天时(684年~704年)创建,时名西永清院。元代王实甫的剧本《西厢记》中崔莺莺与张珙的爱情故事,就是以普救寺为背景的。普救寺遗址上现有莺莺塔,高约50米,塔身13层,平面呈方形,原名舍利塔。与莺莺塔相伴的还有三孔窑洞,两只石狮。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